大叔很少吃主食,餐後血糖20,全因一種習慣,有的糖尿病人經常犯

一個人,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歡迎您「關注」我,一起聊聊健康的話題!

糖尿病,飲食控制是關鍵

很多人得了病,便一味迷信藥物,而不改善自己那些致病的不良生活習慣。就拿糖尿病來說,治療的重中之重也是首要的治療方法便是飲食控制。通過減少食用一些含糖量高、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來達到減少葡萄糖攝入的作用,降低血糖,最終達到血糖正常的目的。但是,也有的糖尿病患者,平時比較注重主食的控制,還積极參与體育鍛煉,也按時服用降糖藥物;但是,血糖卻始終達不到標準,就像下面的這位大叔一樣。

56歲大叔的疑惑

張大叔(化名)是自己的一位老患者,去年查出了糖尿病,一直以來比較注意自己的病情,也積極配合治療,這一年來血糖控制比較理想。可是,張大叔最近一個月來門診複查血糖,空腹血糖經常超過12mmol/L,而餐後血糖更是高達20 mmol/L。詢問他最近飲食上有什麼變化嗎?他說自己這一個月以來,比以前更注意控制主食了,運動量與以前也差不多,也按時吃藥。這突然升高的血糖,讓張大叔特別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終於被找到

與張大叔的談話中,聽到了張大叔說:比以前更注意控制主食了。便問道:「你是如何更注意控制主食的?」張大叔回答道:「我把以前你給我定的主食都停了,一日三餐全換成了小米粥,不但能夠代替主食,這小米粥也更養人,也省下上火。」聽張大叔這樣一說,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本所在:大叔很少吃主食,餐後血糖20,全因一種習慣,有的糖尿病人經常犯。

高澱粉的小米粥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小米粥屬於「稀飯」,怎麼會成為「升糖大戶」了呢?本身不管是小米,還是大米,都含有豐富的澱粉,本身就屬於高澱粉食材。熬粥的過程中,通過浸泡、熬煮之後,小米、大米中的澱粉大量熬煮進米湯內。一碗看着不太濃稠的米湯,擱置一晚之後,就會形成像「涼粉」一樣的固態,這就是小米粥中高澱粉起了重要作用。

糊化的澱粉更容易消化吸收

經過熬煮之後,小米、大米中的澱粉大量進入米湯之中,高溫之後糊化。這種糊化的澱粉進入胃腸道之後,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在體內澱粉酶的作用下,快速轉變為葡萄糖,這也是為什麼喝小米粥特別容易升高餐後血糖的重要原因。因此,有人把喝小米粥比喻成喝糖水,這一點也沒有誇大的成分。其次,人們總認為小米粥、大米粥屬於稀飯,也加重了人們的麻痹心理,稍不注意就容易喝多了。雖然是稀飯,但是攝入的糖分卻一點也不比主食少。

愛喝稀飯的糖尿病患者大有人在

大叔主食吃得少,餐後血糖20,全因這種習慣,有的糖尿病人也常犯。因為缺少了這種常識,也使得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別喜歡喝小米粥、大米粥,使得自己的血糖始終無法完全達標。其實,本身小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雜糧,如果糖尿病患者特別喜歡喝小米粥,可以用密漏勺把小米粥過濾一下,單純食用裏面的「凈小米」。並按照糖尿病的營養療法,用粥裏面的小米來代替部分主食,這是比較科學地食用小米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掌握好食用量。

請積極留言討論吧!如果我的文章恰巧是您最需要的,歡迎您「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