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2025年05月27日14:02:03 健康 1326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也搞不懂,現在氣溫升高了,怎麼反倒覺得頭昏腦脹,比冬天更不舒服。」這是一位退休的建築工程師在體檢中心隨口說出的一句話。

說完又扶着椅子緩了一下,臉色有點發白。這種看似隨意的感受,其實透露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溫度回升之後,身體的不適往往並不是天氣本身惹的禍,而是一些小習慣被忽略,給健康埋下了隱患。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在日常生活里,大部分人對健康的關注總是容易被眼前的癥狀牽着走。頭暈就以為是血壓問題,胸悶就覺得是不是太累了,忽略了更深層次的誘因。

特別是天氣一熱,大家的生活方式開始鬆弛,喝水少了、飲料多了、睡覺門窗關緊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實際上可能直接加劇了一些慢性疾病的發作概率。尤其是針對腦部供血需求本身就高的群體,一旦陷入某些生活誤區,後果可能比大家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口渴的時候再喝水,已經有點晚了。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生理機制在提醒。人的口渴感是被大腦感知的,但這一步通常滯後。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當大腦發出「口渴」的信號時,身體細胞已經經歷了一輪輕度缺水。這種輕度缺水如果頻繁發生,尤其在天氣炎熱、出汗增加的狀態下,會導致血液濃縮,流動速度變慢,黏稠度增加,而這正是血栓形成的溫床。

國際腦血管協會的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在炎熱氣候中,血栓性疾病的發作概率比常溫氣候高出38%。這其中最直接的變量就是補水不足,尤其在起床後和午睡後這些時間點。偏偏很多人覺得早上喝水沒必要,甚至直接空腹喝咖啡、茶水,錯失了補水的關鍵窗口。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但更具欺騙性的,是高糖飲品帶來的假象。很多人不愛喝白水,覺得寡淡,於是喜歡喝果汁、茶飲、功能飲料。這些甜味十足的液體,喝下去確實暫時解除口渴,但代價更高。

高糖飲品會加快腎臟排水速度,加重胰島素負擔,讓人越喝越渴,還導致血糖波動劇烈,引發體液濃度紊亂。這種紊亂又會進一步促使細胞脫水,進入一個隱性缺水的惡性循環。

中國成年人每日液體攝入中,約有32%來自含糖飲料。這不僅對代謝系統構成壓力,更是腦部供血穩定性的巨大幹擾因素。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高糖飲品攝入量在一日兩次以上的人群,其腦梗發生率比攝入低於每周兩次者高出約1.7倍。

而許多家庭又習慣把卧室門窗緊閉,尤其是使用空調或怕蚊蟲的季節。長期處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意味着二氧化碳濃度逐漸上升,氧氣供應不足。

大腦對氧氣需求極高,一旦供氧減少,就容易引發頭暈、注意力下降、清晨醒來反而更疲乏。這些癥狀本身就像個預警,說明血液氧合能力在下降,哪怕體檢正常,但持續的輕度缺氧,正一點點在拉低神經系統的反應閾值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在密閉無通風的卧室中睡眠8小時,空氣中氧氣濃度下降約2%,而這2%的差距足以讓部分高風險人群夜間出現短暫的腦部供血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還會在睡前進行手機刷屏,看似放鬆,其實在增加大腦負荷。藍光刺激下,大腦的鬆弛機制被打斷,本應在夜晚降低活躍度的中樞系統不得不保持運轉狀態,而這一狀態持續存在,會讓大腦在睡眠過程中缺乏修復期。

修復過程一旦受限,第二天醒來會更容易出現認知模糊、反應遲鈍等情況,這種狀態長期維持下去,腦部微循環系統容易出現慢性疲勞。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每天睡夠八小時,精神狀態卻比只睡五小時的人還差。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市面上常聽見的「多喝水、多休息」本身並沒錯,但問題是,這些話在執行上太模糊了。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時候喝、喝多少才夠,也沒人提醒你白天不喝、晚上狂喝,是最容易拉胰島素閘門、加重腎臟負擔的行為。

更沒人去強調夜晚開窗睡覺的意義,彷彿這只是通風衛生的問題,實際背後藏着一個被忽略的事實:氧氣濃度每下降1%,對心腦血管患者而言,危險指數就上升3%。

很多人還會以為,只要鍛煉得勤,吃得健康,這些生活細節都可以被彌補。但實際臨床資料顯示,生活中超過60%的健康危機來源並不是大事件,而是微行為。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這些微行為藏在日常中的小動作、小選擇里,才更難被防範。正因為如此,健康的自我管理要從日常最不起眼的地方入手。

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知道要「保持水分」,而在於大多數人對身體機制的認知太依賴感受,太依賴經驗,而不相信規律。

這背後透露出一個值得反思的現象:人們對生活節奏越來越講究效率,但對身體的信號卻變得越來越遲鈍。喝不喝水,看心情;開不開窗,看溫度;選不選擇高糖飲料,看心情。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這種完全由主觀感受支配的生活模式,其實正在掩蓋許多身體正在亮的紅燈。比起每天測量血壓、吃一堆保健品,更該重視的是身體環境的「基礎條件」是否滿足。氧氣、水分、溫度調節,這些都是基礎層面,缺一不可。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突發劇烈事件才值得擔憂,而忽略了看似輕微的常態偏差,其實才是最容易讓人麻痹的陷阱。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從飲水行為的調整到睡眠環境的優化,再到對飲料糖分結構的警惕,這些看似沒什麼技術門檻的事情,恰恰纔是最難養成的健康習慣。這些習慣不會立刻帶來好處,但在關鍵時刻,它們是守住健康底線最堅實的屏障。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高血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劉嘉慧;劉靖.《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亮點、要點解讀[J]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2025-01-06.

氣溫回升,醫生叮囑腦梗患者:寧可多玩手機,也別隨便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酸奶新國標九月實施,這3個變化關乎健康和口感 - 天天要聞

酸奶新國標九月實施,這3個變化關乎健康和口感

前段時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包括發酵乳(酸奶),將於今年9月16日正式實施。新國標里,不僅調整了發酵乳等定義和原料範圍,還優化了酸度指標等,有哪些變化和消費者息息相關?《生命時報》邀請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開診試運營 - 天天要聞

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開診試運營

【來源:雲南網】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經過四年建設與籌備,5月28日,昆明三博腦科醫院新院區正式開診試運營。作為三博腦科醫院管理集團在雲南布局的重要醫療樞紐,此次開診標誌着醫院在醫療服務能力、硬件設施、學科建設等方面實現全面躍升。
從膝到足的守護 雲南省一院開啟雙健康日義診行動 - 天天要聞

從膝到足的守護 雲南省一院開啟雙健康日義診行動

【來源:雲南網】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5月28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下稱:省一院)在院內舉辦了「全國保膝日、全球愛足日」義診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幫助市民科學認識、防治膝關節疾病,傳遞保膝治療理念,同時呼籲大眾關注足部健康。當天,昆明一大早下
失眠和午休有聯繫?這樣午休可增強夜晚睡眠質量 - 天天要聞

失眠和午休有聯繫?這樣午休可增強夜晚睡眠質量

午睡真是萬能良藥?卻可能成了你夜裡翻來覆去的幕後黑手!其實,科學安排午睡,不僅不會搶走你的夜間睡眠,還能幫你更快入睡、深睡更香——關鍵就在於時機和時長。一、午睡與夜間睡眠的關係1.晝夜節律與睡眠壓我們的身體受「晝夜節律」(又稱生理節律)調控
阿司匹林與吲哚布芬,兩者「比拼」,哪個好?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與吲哚布芬,兩者「比拼」,哪個好?

經常有朋友問華子,能不能把阿司匹林換成吲哚布芬?華子說,這兩個藥物都是非甾體抗炎藥物,都有抗血小板作用,但還是有所區別,不建議隨意替換。兩者在抗血小板的作用上相似,但是在藥效持續時間、不良反應、用藥依從性等多個方面有區別。
男子拆快遞,竟把自己送進醫院:鮮血噴射,大動脈被刺斷 - 天天要聞

男子拆快遞,竟把自己送進醫院:鮮血噴射,大動脈被刺斷

用刀剪拆快遞,生活中這習以為常的動作,一不留神可能會發生傷害。最近,浙江省人民醫院就接診了一位拆快遞不慎把自己前臂大動脈刺斷的患者,病情兇險。拆快遞時,被剪刀刺進手臂「雖已過去好幾天了,一提起那天的可怕心跳仍會加速!
瘦肚子最快的7個小技巧! - 天天要聞

瘦肚子最快的7個小技巧!

想要快速減掉腹部脂肪,需要結合飲食調整、運動和生活習慣的改善,以下是營養師整理出來的 7個科學有效的小技巧,幫助高效瘦肚子: 減少精製碳水,多吃高纖維食物減少:白米飯、麵包、甜食等精製碳水化合物,它們易轉化為脂肪堆積在腹部。
從青春開始的「健康倒計時」?早戒煙,早獲益!丨科普時間 - 天天要聞

從青春開始的「健康倒計時」?早戒煙,早獲益!丨科普時間

一支小小的煙,可能對大家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尤其對青少年而言,過早沾染煙癮,為未來埋下重重隱患。值得慶幸的是,無論何時開啟戒煙進程,都意味着生命將邁向健康的全新起點。早吸煙,高風險:青春不該背負的「健康債」研究證實,開始吸煙年齡越小、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