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2025年05月22日15:22:05 健康 1731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血糖穩不穩,很多人盯着晚飯和夜宵,其實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頓——早上起床後的第一口。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如果說血糖是一天節奏的指揮棒,那早餐就是它的第一拍。

不少糖尿病患者早起時血糖正常,可一頓「看起來健康」的早餐下肚,兩個小時後,血糖值蹭蹭往上飆。

這並不是個例,大量臨床數據顯示,早餐後血糖飆升,是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不穩的首要問題。

問題是,很多人自以為聰明,搞起了「清素早餐」,把雞蛋、肉類統統砍掉,換成燕麥、玉米、全麥饅頭、南瓜粥,再配點水果。

看起來清淡健康,其實往往是錯打算盤。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在門診里,經常能看到這樣一類人:血糖控制不理想,但自覺吃得特別清淡,每天三餐都像「素齋」,不沾葷腥。

這類人通常早飯吃得最素,不是粥就是菜包子,甚至有人直接空腹喝點蜂蜜水再出門。

結果就是,飯後血糖比前一天還高。有的病人會覺得冤,認為自己已經吃得夠剋制了。

但其實,剋制過頭了,反而讓血糖起伏更大。這和很多人想的正好反過來。

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是「吃對」,不是「吃少」,更不是「吃素」。

以燕麥粥為例,100克燕麥干沖成的粥,碳水含量超過60克。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這些碳水進去之後,消化很快,幾乎沒什麼緩衝,直接導致胰島素需求激增。

而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胰島素需求突然上升。如果這時候不配合蛋白質或者脂肪類食物,血糖就像坐電梯一樣往上走。

再加上很多「素早餐」缺乏飽腹感,過兩個小時就餓了,只能加餐,又是一輪波動。

長期這樣,不但血糖控制差,還容易誘發糖尿病併發症。更麻煩的是,有的人會因此調整藥量,卻始終找不到癥結。

有人可能要問,那是不是早飯加點雞蛋和牛奶就能解決?答案沒那麼簡單。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蛋白質確實有助於穩定血糖,但如果攝入時間和形式不對,依然會起反效果。

研究發現,早晨人體的胰島素敏感性較差,哪怕是同樣一頓飯,早上吃和中午吃的血糖反應是完全不同的。

2021年一項發表在《Diabetes Care》的多中心研究指出,相比晚餐和午餐,同等熱量和碳水的早餐,血糖波動更劇烈。

其原因之一是清晨的「應激激素」水平高,像皮質醇、腎上腺素都處於高峰,促進葡萄糖釋放,這本就讓血糖處在邊緣狀態。

一旦再吃高碳水、低蛋白的早餐,等於在火上澆油。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更出人意料的是,吃得太素,長期還會導致「腸道信號失靈」。

腸道菌群對血糖的調節作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觀點。

但很多人不知道,素食者的菌群結構雖然不同於肉食者,但在長時間極低脂飲食條件下,一些關鍵的「調糖菌株」反而數量減少,

比如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普拉梭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阿克曼菌屬黏液噬菌)這兩種菌種,它們負責短鏈脂肪酸的合成,而短鏈脂肪酸正是影響胰島素敏感性的關鍵物質。

簡單說,越是怕高脂,越少吃脂肪,腸道里越少產出調節血糖的因子。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研究里看到,一組吃全素的人群中,空腹胰島素水平反而比輕度混食人群更高意味着胰島素抵抗在加重。

所以真正對血糖友好的早餐,不是「清素」,而是營養結構「多樣化」。

不同來源的蛋白質、適量脂肪、低GI碳水共同搭配,是比較理想的組合。

比如一份煮雞蛋、一小碗黑豆粥、搭配拌菜或少量堅果,反而比一碗南瓜小米粥更不容易升糖。

有意思的是,在對比調查中,吃全素的人早餐攝入蛋白質的平均量不到12克,而普通飲食人群在21克左右,飯後兩小時血糖差距最高能達到4.7 mmol/L。

這個數值,不亞於吃一塊蛋糕和一塊豆腐的差異。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另外,有一個很少被提起的現象叫「早餐延遲反應」。

一些糖尿病患者早餐吃得看似不錯,飯後1小時血糖正常,2小時卻大幅飆升。

這類波動一般和早餐中「慢釋放碳水」單獨攝入有關,比如紅薯、玉米、蕎麥等。

如果這些食物沒有和脂肪或蛋白質共同進餐,釋放速度依舊偏快,只是表現形式被掩蓋。

醫生在血糖儀數據中看到這種曲線時,通常都會追問早餐內容,但很少有患者意識到問題出在「吃得太健康」。

比早餐內容更被低估的是早餐的時間。現代人喜歡晚起匆匆吃一口,甚至乾脆省了早飯。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但在2023年發表於《Nature Metabolism》的一項研究指出,早餐時間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不亞於食物本身。

研究顯示,早上8點進餐的人,與10點進餐者相比,前者的平均胰島素敏感性提升了12%。

這個差距,在臨床治療中可以決定是否需要加藥。

晚吃早餐,會干擾晝夜節律中「肝糖輸出」的自然調節節奏,尤其是對早晨血糖偏高的人群,是一種隱性干擾。

順着這個思路看,其實早餐不是一頓簡單的飯,而是一個信號。它告訴身體,白天開始了,能量該怎麼安排,胰島素該怎麼分配。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如果這個信號是混亂的,比如今天吃稀飯,明天空腹,後天又喝一杯蛋白粉,身體就會形成代償性應激。

也就是說,身體不知道該不該釋放胰島素,於是選擇「多放一點」,久而久之,胰島素抵抗就出來了。

人們總把糖尿病理解成「糖吃多了」,但從機制上講,其實是「信號失調」。

而早餐正是這個信號的起點。有的人還在研究早餐到底該吃什麼,其實該關注的是「能不能不吃」。

不吃早餐,被不少年輕人當作一種養生法,配合輕斷食一起來做,追求空腹胰島素下降。

但在大樣本調查中,空腹不吃早餐的人群,2型糖尿病發病率比每天吃早餐的人群高出33%。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更關鍵的是,這類人群的胰島功能衰竭速度更快。也就是說,不吃早餐會讓糖尿病來得更早、發展得更猛。

血糖不是靠餓出來的,而是靠節律和食物結構穩定下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早餐吃得再合理,血糖依然波動很大,該不該調整藥物劑量?

回答:不應該貿然調整。

血糖波動不一定是藥物問題,可能是「應激激素高峰」造成的暫時性胰島素抵抗,也可能是睡眠質量差、前一天運動過度、甚至起床時間異常。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建議連續監測三天早餐後血糖變化,觀察是否存在穩定性偏差。如果每天波動點位接近,再考慮是否有藥物干預的必要。

醫生在調整劑量前,更看重的是整體趨勢,而非單次讀數。

直接調整,只會讓身體進入「過補」模式,長期反而失控。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焦顆玲,蔣繼國,田鳳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25,32(08):118-121+125.

早餐決定血糖?糖尿病人吃得越素,越穩當?醫生:不會吃反而壞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出現抑鬱表現,就是得了抑鬱症嗎?| 科普時間 - 天天要聞

出現抑鬱表現,就是得了抑鬱症嗎?| 科普時間

出現抑鬱表現,就是得了抑鬱症嗎?| 科普時間當面對一些生活壓力事件時,我們會出現低落、沮喪的抑鬱情緒,如果情緒加重,還會出現一些抑鬱癥狀,例如失眠、易疲勞等。這時,有些朋友就會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介紹一種最「物美價廉」的養心方式 - 天天要聞

介紹一種最「物美價廉」的養心方式

靜坐,是最值得提倡的養心方式。靜坐的時候,人的神志是清醒的,只是心神不動、沒有雜念而已;身體這時候將進入與深度睡眠類似的狀態:呼吸變得緩慢深長、心跳減速、體溫降低。
白頭髮別瞎染!這4樣吃對了,頭髮悄悄變黑亮 - 天天要聞

白頭髮別瞎染!這4樣吃對了,頭髮悄悄變黑亮

現在年輕人照鏡子,十有八九能揪出幾根白頭髮。加班到凌晨、焦慮得失眠,頭髮說白就白了。好多人趕緊跑去染頭髮,可你知道嗎?染髮劑里的氨水、對苯二胺這些東西,就像「頭皮小殺手」,每次染髮都像給頭髮刷了層化學漆,時間長了頭髮幹得像枯草,甚至有人染完
吃水果和壽命有關?醫生提醒:老人小滿吃水果,3個誤區要避開 - 天天要聞

吃水果和壽命有關?醫生提醒:老人小滿吃水果,3個誤區要避開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我爸天天吃水果,現在血
肺鱗癌五年生存率情況介紹 - 天天要聞

肺鱗癌五年生存率情況介紹

肺癌作為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着人類健康。其中,肺鱗癌是肺癌的一種重要病理類型,約佔原發性肺癌的40%-51%,好發於老年男性,且與吸煙密切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