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至18日,由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浙江省抗癌協會、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共同舉辦的「2025杭州湘湖乳腺癌治療理念前沿論壇」於杭州盛大舉行。本次論壇匯聚海內外乳腺癌領域頂尖學者與業界精英,眾多院士出席,聚焦外科治療的創新之道、內科策略的革新之徑,以及多學科協作與成果轉化的融合之策,深入探討了乳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與實踐經驗。
2025杭州湘湖乳腺癌治療理念前沿論壇現場
在精準外科手術論壇上,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俞洋教授團隊的扈傑傑教授發表了題為《應用胸大肌肌瓣下的保乳整形手術展示》的專題報告,指出保乳手術要綜合考慮切除乳腺組織的量以及切除後的美學效果,內上象限對於女性形態美學影響重大,然而這一區域由於腺體含量較少,鮮少有人探索,在歐美被稱為「無人區」。傳統方法通常使用各種皮瓣進行容積替代,但可能引發瘢痕和供區畸形等問題,整形效果相對較差。浙江省腫瘤醫院另闢蹊徑,嘗試用臨近的胸大肌組織瓣來進行內上象限的容積替代,取得了良好的整形效果,該技術也成為了全國首創的保乳整形技術。
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扈傑傑教授發表專題報告
保乳手術的難點在於切乾淨腫瘤的同時要儘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腺體,以達到更好的美學效果。但對於「no ink on tumor」這樣的病理學要求,在傳統手術中難以實現。endoscell®作為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個用於癌症探查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首次讓外科醫生在術中實時看到了高清、動態、無偽影的腫瘤細胞圖像,應用其對瘤腔的可疑區域、重點區域進行掃查,可幫助術者直接肉眼辨別腫瘤細胞,進而做出更明智的手術決策,實現更徹底的切除,減輕患者身體和情感上的負擔。
在報告中,扈傑傑教授分享了一例保乳手術案例,該患者右乳內上象限有一塊大小約20x10mm的腫物,邊界欠清,手術難度較大。術中,醫生將瘤體切除後,應用endoscell®檢查離體腫物的邊緣處是否存在殘留,通過漫遊式掃查發現基底側有大大小小且密度很高呈團狀分佈的異常細胞,說明殘腔邊緣處存在腫瘤細胞殘留,於是進行擴切。隨後再次使用endoscell®離體掃查擴切後的組織基底面,未見腫瘤細胞,視野里可見正常的乳腺導管、間質等組織,證明已達細胞學邊界。
endoscell®發現的切緣處殘留的腫瘤細胞團塊
為了驗證切緣是否乾淨,醫生又取了瘤腔四周與基底共5處組織進行常規病理檢查,最終病理結果顯示5處切緣均無癌浸潤,由此證明endoscell®輔助判斷結果準確,成功指導外科醫生術中靈活調整手術決策,實現了腫瘤的徹底切除。這對於保乳手術而言意味着極大地降低了二次手術風險,為醫生開展下一步胸大肌組織容積替代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也為提高手術成功率提供了超強助力。
endoscell®發現的切緣處正常的乳腺導管
此外,扈傑傑教授表示:「術中應用endoscell®的操作耗時較短,可以在術中實時、快速、清晰地輔助判別腫瘤組織。目前還在研究階段,如果能在臨床中應用,可以大幅縮短保乳手術中切緣判斷的時間。」
2022年全球惡性腫瘤統計報告顯示,乳腺癌是女性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首位,全球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數229.6萬,死亡病例數達66.6萬。在我國,每年新增乳腺癌發病人數接近42萬人,並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現階段,手術仍然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對於患者而言,無論是保乳還是全乳切除或更大範圍切除,平衡腫瘤徹底切除與外形美觀及功能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因素。在乳腺癌手術中,endoscell®可輔助探查保乳術中乳頭乳暈或靠近皮膚處的組織是否被腫瘤浸潤,在根治術中則可以輔助探查病灶是否累及胸大肌。有助於實現徹底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縮小切除範圍,降低二次手術風險,保護乳房功能與外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endoscell®呈現的乳腺組織細胞圖像
據了解,浙江省腫瘤醫院自2024年至今已應用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開展了200餘例乳腺癌手術,奠定了該技術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基礎。endoscell®為醫院保乳手術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了細胞級技術支持,在多模態的強力加持下,醫院保乳率在2024年達到了49%,趕超歐美髮達國家的保乳水平。未來,醫院將繼續探索乳腺癌精準手術之路,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