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90%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別忽視5類信號

2025年05月15日15:12:08 健康 1278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90%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別忽視5類信號 - 天天要聞

肺栓塞它像幽靈般潛伏在現代人身邊,每年全球致死人數超過50萬甚至超過乳腺癌、艾滋病和交通事故的總和。

當血液凝固成"致命子彈"

肺栓塞(PE)的本質是一場血液的"叛變"。當深靜脈血栓(DVT)從腿部或盆腔脫落,這些本應微小的血凝塊會隨着血流變成致命的子彈,直擊肺部動脈。一旦主肺動脈被堵死,患者可能在數分鐘內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最兇險的猝死原因"之一。

驚人的數據:

  • 全球每年確診患者超過1000萬例
  • 未經治療的死亡率高達30%
  • 在猝死病例中,肺栓塞佔10%-15%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90%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別忽視5類信號 - 天天要聞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你中招了嗎?

肺栓塞並非「無差別攻擊」,某些人群的患病風險顯著升高。以下人群需要特別警惕:

1. 久坐不動者:長途旅行者(如飛機、高鐵乘客)因座位狹小、活動受限,易發生「經濟艙綜合征」。

2. 辦公室白領長時間伏案工作,缺乏肢體活動。

3. 術後或創傷患者:手術後卧床、骨折制動等導致血流緩慢,血栓風險飆升。

4. 特殊生理狀態人群:孕婦、產婦及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因激素變化導致血液高凝狀態。

5. 老年人因血管彈性下降、活動能力減弱,成為高發群體。

6. 慢性病患者:心衰、腫瘤、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以及靜脈曲張人群。

案例警示:68歲的老郭因連續兩天搓麻將久坐不動,突發腿腫、胸悶,險些因下肢血栓脫落引發致命性肺栓塞。醫生指出,久坐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是罪魁禍首。

肺栓塞的「信號燈」:這些癥狀不能忽視!

肺栓塞的癥狀因栓塞面積和個體差異而異,但以下表現需引起高度重視:

1. 呼吸困難:突發氣短,靜坐時正常,活動時加重,類似「被人捂住口鼻」的窒息感。

2. 胸痛:刀割樣疼痛,深呼吸時加劇,可能放射至肩背部,與心絞痛不同,硝酸甘油無法緩解。

3. 咯血:痰中帶血絲或少量血塊,多因肺組織損傷所致。

4. 腿部異常:單側小腿腫脹、發紅、發熱,或按壓疼痛,提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5. 其他危險信號:心跳加速(靜息心率>100次/分)、血壓驟降、嘴唇或指甲發紺(缺氧表現)、暈厥等。

誤區提醒:有些患者因癥狀輕微(如輕度胸悶)而自行服藥,或誤以為是「心臟問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若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高危人群中,務必及時就醫!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90%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別忽視5類信號 - 天天要聞

栓塞的「幕後推手」:深靜脈血栓如何形成?

深靜脈血栓(DVT)是肺栓塞的「源頭」,其形成與三大因素密切相關:

1. 血流緩慢:長期卧床、久坐不動導致靜脈血流淤滯。

2. 靜脈壁損傷:手術創傷、靜脈注射刺激藥物或感染導致血管內皮損傷。

3. 血液高凝狀態:妊娠、口服避孕藥、腫瘤、遺傳性血栓傾向等使血液更容易凝固。

危險鏈:

下肢深靜脈血栓 → 血栓脫落 → 通過血流進入肺動脈 → 肺血管阻塞 → 缺氧、循環衰竭 → 猝死。

如何預防肺栓塞?記住一個關鍵詞:「動」!

預防肺栓塞的核心在於預防深靜脈血栓。以下措施能有效降低風險:

1. 避免久坐久卧:長途旅行中每1小時起身走動,或在座位上活動腳踝、膝蓋(如「腳踏車」動作)。

2. 術後患者需儘早下床活動,卧床時進行下肢主動屈伸運動。

3. 穿彈力襪:對高危人群(如下肢靜脈曲張、術後患者),穿醫用彈力襪可促進靜脈迴流。

4. 藥物預防:醫生可能開具抗凝藥物(如低分子肝素、華法林)預防血栓形成。

5. 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控制體重、保持規律運動,避免高脂高糖飲食。

警示案例:網吧猝死事件多與長時間不動有關,法醫鑒定中肺栓塞可能是「隱形兇手」。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90%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別忽視5類信號 - 天天要聞

肺栓塞的治療

一旦確診肺栓塞,治療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級進行:

1. 抗凝治療(基礎治療):使用肝素、利伐沙班等藥物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

2. 溶栓治療(大面積栓塞):通過藥物(如阿替普酶)溶解血栓,但需權衡出血風險。

3. 介入或手術治療:經導管取栓、機械性血栓清除術,或置入下腔靜脈濾器(防止血栓再次進入肺部)。

關鍵點: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規範治療可將病死率降至2%-8%。因此,早期識別和及時就醫至關重要!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但90%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別忽視5類信號 - 天天要聞

肺栓塞的預後與護理

急性期護理:

患者需絕對卧床(至少2周),避免按摩或壓迫患肢,以防血栓脫落。

保持環境安靜,監測生命體征,預防感染和上呼吸道疾病。

康復期管理:

逐步恢復活動,遵醫囑繼續抗凝治療(通常3-6個月)。

定期複查D-二聚體和影像學,評估血栓消退情況。

長期生存率:多數患者經規範治療後預後良好,但需警惕複發風險。

肺栓塞雖危險,但可防可控。通過了解高危人群、識別早期癥狀、採取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其威脅。無論是長途旅行、術後康復,還是日常辦公,記住一句話:「動起來,才能活得好!」

記住:90%的肺栓塞事件可以通過預防避免。從今天開始,每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讓血液歡快流淌。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生叮囑:老人馬上停止食用3種主食,吃得越多,血管會越差? - 天天要聞

醫生叮囑:老人馬上停止食用3種主食,吃得越多,血管會越差?

老王今年剛退休,日子過得挺滋潤。可最近體檢發現血脂飆升、血壓也不穩,醫生一看他的飲食習慣,直搖頭:「您這一日三餐,主食吃得實在太『危險』了!」家裡人一聽都驚了:主食還能吃出問題?而且還特別叮囑要馬上停掉三種?到底是哪三種?真的會損害血管嗎?
間歇性禁食≠無代價減肥 它可能讓你變禿 - 天天要聞

間歇性禁食≠無代價減肥 它可能讓你變禿

過去十年里,間歇性禁食已悄然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據《自然》雜誌報道,一項統計發現,2023年美國超過10%的成年人都在實踐這種飲食方式。在互聯網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發現各種間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體操作,給身體帶來種種益處。當然我們需要明白間歇性飲食並不等同於節食或單純的控制飲食,很多人容易將它...
水煮馬鈴薯:減肥界的「潛力股」還是「大忽悠」? - 天天要聞

水煮馬鈴薯:減肥界的「潛力股」還是「大忽悠」?

在減肥的道路上,人們總是不斷探尋各種有助於瘦身的食物,水煮馬鈴薯因其製作簡單、口感軟糯,成為不少減肥人士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水煮馬鈴薯是減肥利器,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那麼,水煮馬鈴薯究竟能不能減肥呢?接下來,我們就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
女性補氣血竟有這些簡單妙招?千萬別錯過! - 天天要聞

女性補氣血竟有這些簡單妙招?千萬別錯過!

面色蒼白、手腳冰涼、容易疲倦……這些癥狀在女性群體中並不少見,其背後很可能是氣血不足在「作祟」。氣血是女性健康與美麗的基礎,充足的氣血能讓女性容光煥發、精力充沛。其實,補氣血並不難,掌握一些簡單妙招,就能輕鬆改善氣血狀況。快來看看這些你可能
新民視頻 | AI助力控煙 來看看這場控煙活動上的科普新路徑 - 天天要聞

新民視頻 | AI助力控煙 來看看這場控煙活動上的科普新路徑

第38個 「世界無煙日」前夕,「2025上海控煙健康科普系列活動」於5月20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100多位各界人士圍繞 「醫學賦能 + 跨界破局」交流觀點。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邵煒介紹,下一步將探索社區控煙創新、科技賦能健康管理,聯合各級機構,打造社區特色控煙科普角,推動醫學知識生活化,助力控煙事業邁向新台階...
1309家縣醫院已達到三級醫院能力,還有哪些短板要補? - 天天要聞

1309家縣醫院已達到三級醫院能力,還有哪些短板要補?

縣城,被稱為中國的底色。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在全國1800多個縣域地區,常住人口達到了7.48億,佔國內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幾年,隨着城市與縣城的消費邊界逐漸消融,縣域也常被說起撐起了中國消費的一片天。那與縣域消費一樣無法被忽視的縣域醫療,如今又發展到了哪一步?5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通報2024年度...
量子之光·中醫新程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辦 - 天天要聞

量子之光·中醫新程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辦

2025年5月20日下午,量子之光·中醫新程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辦。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碰撞正在上演,本次交流會由北京紫晨中醫院元貞生命康養中心主辦。當微觀世界的量子科技,與傳承千年的中醫智慧相遇,古老與現代交織,顛覆你對健康的所有想像!量子科技,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尖端領域,探索的是微觀粒子的奧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