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近日,花都區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醫療團隊成功運用關節鏡微創技術,為一位膝關節骨折患者實施了手術。手術以「小創傷」解決了「大問題」,助力患者重獲健康關節,獲得了患者的高度肯定。此次手術的成功,標誌着我院在關節疾病治療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01「精準」與「微創」,一「鏡」解決
56歲的何先生,1個月前因車禍導致右側膝關節腫痛伴活動受限,無法獨立行走,生活難以自理。在當地數家醫院治療後,效果欠佳,終日坐在輪椅上度日,備受煎熬。遂慕名前來花都區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宋洋主任門診就診,經詳細查體、閱片,診斷為:右膝關節脛骨平台骨折,伴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需要入院手術治療。
入院後完善了相關檢查,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醫療團隊為何先生實施了「關節鏡微創後交叉韌帶止點骨折複位固定及韌帶修復術」。術後第一天,經過醫護及康復團隊的精心指導,王先生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可在拐杖輔助下獨立下床行走,對治療效果相當滿意。
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宋洋主任醫療團隊
為患者實施微創手術


膝關節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醫生通過在膝關節周圍做四個小切口,將關節鏡插入關節腔內,清晰觀察關節內情況,並進行精準操作。治療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時,醫生可利用關節鏡複位骨折塊,並用特殊器械固定。更重要的是,關節鏡能排查患者是否合併半月板、軟骨或韌帶等其他損傷,大大降低漏診率,避免患者二次甚至多次手術的負擔。所有這些問題,在處理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的同時,可一併解決。
小切口,大作用
與傳統手術相比,膝關節鏡治療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創傷小、恢復快
• 手術切口小,對周圍組織的損傷也較小。
• 術後疼痛輕微,疤痕少。
• 患者恢復迅速,術後六小時即可下地行走。
• 這有助於患者更快恢復膝關節功能,減少併發症。
視野清晰
• 與傳統的切開複位手術相比,關節鏡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
• 醫生可以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從而提升了手術成功率。
住院時間短
• 術後患者的住院時間較短,減輕了經濟負擔。
關節鏡微創手術難度較大,學習曲線較長,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技術的推廣與發展。此外,膝關節鏡手術並不適用於所有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骨折類型、移位程度、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評估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傳統切開複位內固定手術操作簡單,易於掌握。然而,它通常需要較大的手術切口,對周圍組織造成較大損傷。術後,患者不僅要承受手術創傷帶來的劇烈疼痛,還需面對長時間住院的問題。此外,關節粘連等併發症頻發,恢復過程漫長,術後疤痕也會給患者增添心理負擔。
相比之下,膝關節鏡治療後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因其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優勢,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同時也提醒大家,如果不幸發生了膝關節損傷,千萬不要自行盲目處理,應儘快前往正規醫院的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就診,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評估。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對於膝關節損傷的恢復至關重要。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是花都區重點專科,同時也是花都區第一個成立的關節專科,牽頭成立花都區人民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成為花都區骨科專業質量控制中心牽頭單位。
科室擁有優秀的關節疾病、運動創傷診療、護理、康復隊伍,多人擔任廣東省醫學會、廣東省醫師協會、廣東省臨床醫學會等協會的主任委員、常務委員、組長以及委員等職務,始終秉承先進的現代康復理念,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診療、康復、保健等專業服務。
診療範圍包括全髖、全膝、單髁關節置換術、髖膝人工關節二期翻修術、前後交叉重建術、半月板修整術及縫合術、遊離體取出術、肩關節鏡下Bankart、Slap、Hill-Sachs損傷修復術及肩關節複發性脫位手術治療,膝關節、踝關節不穩韌帶重建術,開展膝、踝、肩、髖、肘、腕、指等七大關節鏡手術以及複雜的各種關節內骨折。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健康傳播,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我們收到後會第一時間刪除!
圖文:宋洋、劉聰
編輯:劉聰
初審:宋洋
二審:吳嘉敏
複審:徐間萍
溫馨提示:
1. 花都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普通內科、婦科、康復理療科、B超室、胃腸鏡檢查(按預約時間為準)已開設夜間門診,接診時間為18:00-21:00(超過21:00可轉為急診就診),有需要的患友可前來就診。
2. 為滿足廣大市民出行需求,緩解就診患者出行難題,新華路花都區人民醫院公交站點除706路外,現已新增63A公交車(首班7:00 末班18:00),有需要的市民可乘坐相關班次公交車到達花都區人民醫院就診。
特別關注
@女性朋友:創傷小、恢復快的宮腔鏡新技術來了
長期吃阿司匹林,這5個用藥錯誤一定要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