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寧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2024年04月28日22:02:30 健康 1923

作為老齡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區之一,長寧區擁有老齡人口2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40%。近年來,長寧區在提高醫養康養水平、構建老年友好環境、營造敬老助老氛圍上不斷做深做實,為全區老年人撐起「幸福傘」。

醫養康養水平不斷提高

在上海市同仁醫院門診大廳,76歲的徐阿婆蹣跚而至。

看到阿婆的身邊沒有人陪伴,穿着紅馬甲的志願者立刻走上前來。「阿婆,您一人來看病嗎?」「是的啊,我預約的是內分泌科,想來複查、拿葯。」

了解到徐阿婆的需求,志願者迅速推來了一個輪椅讓老人坐下,並在服務台領取了一張「長者服務卡」讓她戴在胸前。然後志願者推着徐阿婆挂號完畢,來到了內分泌科門診就診,得到了優先診治。

「從走進醫院大門到取完葯,總共時長不超過半小時,這是我以前沒有想像到的。」徐阿婆感慨。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寧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 天天要聞

作為區域醫療中心和「老年友善醫院」, 上海市同仁醫院近年來在環境適老、服務適老、技術適老和數字適老方面開展了多項工作。尤其是該院門診辦公室團隊開展的「5g長者守護」計劃,更是讓來院就診的老年患者讚不絕口。

上海市同仁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戴雲告訴記者,別看這張卡片「長相平平」,但它卻內有乾坤,有實時監控、軌跡查詢、sos一鍵告警、電子圍欄等功能。其中電子圍欄功能是一個系統主動報警功能,一旦老年患者離開醫院範圍,會主動發出預警,提醒工作人員關注,這一功能,對一些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非常重要。此外,長者服務卡既是智能終端,也可作為一個優先憑證,持卡在就診、繳費、取葯等環節可享受優先。

同為「老年友善醫院」的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着符合社區醫院定位的特色。

在全科醫生沈娟的診室內,社區居民郭老伯正在和她交流着自己的病情。進行過問診和基本的檢查後,沈娟認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郭老伯近期病情穩定,可以為他開具長處方。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寧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 天天要聞

「對於用藥方案穩定、病情平穩的慢病患者,我們可以開具4—12周的長處方,家庭醫生也會定期通過電話、微信或是家庭病床上門等多種形式,對簽約患者進行隨訪,一旦發現病情波動,可以及時干預或是調整用藥。」沈娟介紹道,「根據患者疾病以及疾病的穩定程度,我們將其分級分類,重點人群有『紅色人群』『黃色人群』和『綠色人群』。『紅色人群』兩周隨訪一次,其他人群在家服藥的同時,我們也適時監測着他的基本病情。」

「長處方讓我們一次性獲得較長時間的藥品供應,減少了頻繁就醫購葯的麻煩,極大方便了我們居民。」郭老伯說道。

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顧雯燁告訴記者,互聯網診療、互聯網多點執業以及長處方的開展,讓居民在社區就可以完成診療、付費、取葯的一站式服務,解決社區居民慢病藥品同質化供給的同時,提升家庭醫生與居民的黏合度,使家庭醫生簽約的組合就診量及社區就診率較去年都有所提升。

據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長寧區有16家醫養結合機構,床位3303張,其中醫療床位1074張。各街道(鎮)社區整合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護理站和居家養老服務站功能,並以此為基礎,以康養驛站為補充,形成社區醫養結合模式。積極打造長護險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失能老年人照護體系,為百歲、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醫療幫扶服務。

對於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長寧區通過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老年人過往病史進行摸查,建立健康檔案,並提出日常生活建議。截至2023年年底,長寧區家庭醫生共簽約65歲及以上老年人14.06萬人,簽約覆蓋率達到92.15%。

老年友好環境不斷美化

作為全國首批老年友好型社區,虹橋街道虹東小區有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細節設計:小區44個樓組全覆蓋進行了無障礙坡度改造,行動不便的老人可通過緩坡自由出入;樓道內每一層樓梯加裝樓道防滑墊,最低和最高兩級台階的防滑墊顏色換成與中間淡黃色不同的橙紅色,格外醒目。平坦舒適的防滑地面有效降低了老人們意外跌倒的風險;社區內公共資源稟賦優厚,基礎配套設施完善,養老、文化、衛生、教育、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5分鐘內可達,集聚了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老年助餐點、敬老院、衛生服務站、護理站、慈善超市等……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寧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 天天要聞

老年友好環境建設不光要解決硬件難題,也要讓老年人辦事無障礙、更便捷。

江蘇路街道長新社區推出了智能共享廚房和洗衣房、智能健康小屋、申城出行打車屏等數字化服務,形成「智享公共客廳」;同時設置居民區「一網通辦」延伸服務自助終端,讓小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快速、直接、準確地諮詢政策、辦理業務。

與此同時,長寧區還開展了智慧助老行動,組織轄區內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為老年人開設智能手機課程培訓等,幫助老年人享受數字紅利。

自2021年以來,長寧區共有6個社區被命名為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

敬老助老氛圍更濃厚

87歲的徐阿婆是天山路街道認知障礙專業照護型日托老人。

2023年,天山路街道在開展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項目中,經過走訪排摸和篩查,發現徐阿婆已出現了記憶障礙癥狀,屬於輕度認知症。考慮到徐阿婆高齡獨居,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分中心為她申請了認知障礙專業照護型日托項目。在專業和全面的認知健康服務下,徐阿婆從精神低沉逐漸變得開朗熱情,臉上多了笑容。

在長寧,針對認知障礙老人打造的「專區+社區」服務格局已在像徐阿婆一樣的老人群體中發揮作用。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寧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 天天要聞

自2018年以來,長寧區積極倡導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健全老年認知障礙標準體系,率先出台「一導則兩標準一指南」,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建設導則》《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和《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實踐指南》。在各街道(鎮)建立社區老年認知障礙家庭支持中心,引入專業社會力量為認知障礙老人提供篩查轉診、非藥物干預、早期干預三級預防服務,為建檔認知症家庭開展早期干預和個案服務,為家庭照護者提供家庭健康指導、科普宣傳等賦能支持服務。

為了給老年人提供多彩的生活,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長寧區組織開展了老年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各街道(鎮)組織了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如集體生日會、老年運動會、敬老音樂節、慈善捐贈、表彰助老模範、漢服體驗、彩妝教學以及各類手工製作活動等,讓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成為幸福夕陽紅的生動寫照。

來源:上海長寧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罕見病藥品地夫可特從天竺綜保區發出,為小患者帶去希望 - 天天要聞

罕見病藥品地夫可特從天竺綜保區發出,為小患者帶去希望

5月13日,罕見病DMD(杜氏肌營養不良)臨床急需藥品臨時進口交接暨我國內地首方開具儀式在北京協和醫院舉行。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卿出席。從天竺綜保區發出的地夫可特在多方見證下順利交接。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聯合門診醫生為患者開出地夫可特處方。
55歲男子半夜偷吃燒烤,引發急性腸胃炎,醫生呵斥:還好搶救及時 - 天天要聞

55歲男子半夜偷吃燒烤,引發急性腸胃炎,醫生呵斥:還好搶救及時

一、深夜燒烤的誘惑與後果深夜,城市的霓虹燈早已熄滅,大多數人都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中。然而,對於55歲的李先生來說,這個夜晚卻格外難熬。他獨自一人在家,肚子咕咕作響,饞蟲作祟,忍不住打開了外賣軟件,點了一份香氣撲鼻的燒烤。李先生平時就有愛吃夜宵的習慣,尤其是燒烤這類重口味的食物。
男女「性生活」的5個冷知識,不知欺騙了多少人,別不好意思看 - 天天要聞

男女「性生活」的5個冷知識,不知欺騙了多少人,別不好意思看

王阿姨在社區聽「性生活與健康」的講座,這讓她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對性生活的許多困惑和誤解。她記得那時候,人們總是在耳語中交換着一些半真半假的「知識」,比如說性生活可以減肥,抽煙後的一支煙可以增加男性魅力……這些流言讓她不禁微笑,也覺得有必要把事情搞清楚。
一天上一次廁所和一天3次廁所,哪個更健康?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一天上一次廁所和一天3次廁所,哪個更健康?很多人還不知道

一、李先生的排便習慣改變李先生是一位中年職場人士,平時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他習慣每天清晨起床後上一次廁所,排便規律且順暢,這讓他感覺身體狀態不錯。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李先生髮現自己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他開始一天要上三次廁所,而且每次排便都感覺不太順暢,這讓他有些擔心。
上海曙光醫院肛腸專家鄭德將到曲靖市中醫醫院開展義診活動 - 天天要聞

上海曙光醫院肛腸專家鄭德將到曲靖市中醫醫院開展義診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醫療資源下沉,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5月18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肛腸科主任鄭德教授將到曲靖市中醫醫院開展義診活動。義診範圍環狀混合痔、肛周膿腫、複雜性肛瘺的微創治療,炎症性腸病、便秘、胃腸腫瘤術後等的中西醫調治。義診地址曲靖市中醫醫院(曲靖市肛腸專科醫院)門診三樓...
氣血不足?揭秘兩個偷走你精血的「小偷」! - 天天要聞

氣血不足?揭秘兩個偷走你精血的「小偷」!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奔波,但你知道嗎?有兩個「小偷」正在悄悄地偷走我們的氣血,讓我們的身體日漸虛弱。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兩個「小偷」的真面目,學習如何守護我們的氣血,讓身體重回健康狀態。一、精神內耗:無形中的氣血殺手「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