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根據合肥最新腫瘤登記數據顯示,合肥市發病前5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胃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和結直腸癌。死亡前5位的分別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
談及惡性腫瘤,老百姓比較關心的是「早篩可以發現哪些惡性腫瘤」「哪些是腫瘤高危人群」「腫瘤標誌物升高是不是得了癌」……4月16日,大皖新聞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大附一院副院長、西區(安徽省腫瘤醫院)院長袁雙虎。

數據:合肥市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是肺癌
4月16日,記者從第30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安徽站)啟動儀式上了解到,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安徽省腫瘤登記地區新發病例數超9.6萬例,發病率(粗率)為282.87/10萬。安徽省腫瘤登記地區死亡病例數5.7萬例。安徽省腫瘤登記地區死亡率(粗率)為167.20/10萬。安徽省所在的中部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低於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地區。
合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賈皓旻介紹,合肥市最新腫瘤登記數據顯示,合肥市惡性腫瘤發病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乳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57%;死亡前5位惡性腫瘤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佔全部惡性腫瘤的70%。合肥市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的肺癌。

提醒:常規的體檢並不等同於癌症篩查
不僅在安徽,放眼全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那麼像肺癌這種高發惡性腫瘤通過早篩能篩查出來嗎?常規體檢是否能夠篩查癌症?4月16日,袁雙虎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絕大部分癌症是可以通過在正規醫院早期篩查發現。「比如說早期肺癌可以通過低劑量螺旋CT篩查,能發現1厘米以下的結節,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很大程度上能達到臨床治癒。」
「但是要提醒下大家,好多人覺得早篩體檢做個體檢就行了,但是常規的體檢並不等同於癌症篩查。」袁雙虎說,目前很多體檢項目不是針對癌症,更多地是去檢測一些常規的良性疾病,對於惡性疾病還要做更深入的癌症篩查。
「如果是做普通的體檢,可能早期的肺結節這些小腫瘤就被漏掉了。」袁雙虎以胸部篩查舉例稱,常規體檢如果使用x射線篩查,只能發現肺部3厘米以上的組織,但是如果用低劑量螺旋CT去篩查的話,就能發現1厘米以下的結節。
哪些腫瘤可以早期篩查呢?袁雙虎提醒,如甲狀腺腫瘤可以通過超聲篩查,食管、胃、結直腸等消化道腫瘤可以通過內鏡篩查。
體檢: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代表得了癌
近年來,不少常規體檢中還加入了腫瘤標誌物項目,也有市民因為腫瘤標誌物升高而高度緊張。淮北市民梁女士就因為在體檢項目中因為甲胚蛋白指數高於正常參考範圍而十分擔憂。「看到體檢單總是懷疑自己得了癌症,也不敢去檢查確認,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對此,袁雙虎在看過梁女士的檢驗報告單後稱,甲胎蛋白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常用檢查項目,從梁女士提供的報告單上來看,該項檢查只是輕微高於正常參考範圍,不必過於緊張,可以定期檢查觀察標誌物變化情況再深度篩查。
袁雙虎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常規體檢中的腫瘤標誌物確實具有提示價值。如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清癌胚抗原(CEA)等。「這些腫瘤標誌物升高代表着癌症的傾向相對較大,但並不等於就是得了癌症,需要進一步深度篩查鑒別。」
早篩:四類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篩查惡性腫瘤
「我還想提醒下,有這幾類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篩查惡性腫瘤。」袁雙虎提醒,首先,45歲以上的人群,隨着時間的積累,得腫瘤的概率越來越大。其次,不良的生活習慣的人群,「比如說重度飲酒、重度吸煙、經常性熬夜、壓力過大,都會導致癌症發病率的提升。」
同時,居住環境不良的人群也要注意,比如,居住地區重度污染,或者家庭內環境不良。「過去尤其是家裡不安裝抽油煙機,會導致煎炒烹炸產生重度油煙,就很可能會誘發腫瘤。」袁雙虎還提醒,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也是癌症高危人群也需要注意定期篩查。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實習生 張清怡 通訊員 崔媛媛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