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五旬大叔重度心衰,亟待救治。珠江醫院心血管外科王曉武主任團隊成功為他植入「人工心臟」,即corheart®6左心室輔助裝置,使其重獲「心」生。據了解,這是該「人工心臟」在廣東省醫保准入後首例開展,將極大降低患者治療費用。
五旬大叔重度心功能衰竭
57歲梁叔已有多年心衰病史,1月前活動後胸悶氣促,伴心悸,雙下肢水腫,癥狀反覆且有加重,嚴重時不能平穩休息。當地醫院診治無法緩解。
梁叔到珠江醫院心血管外科進一步治療。經心臟超聲、核磁共振及心肌靜息灌注顯像等檢查,顯示心力衰竭(nyha分級 iv級)、二尖瓣關閉不全(重度)、三尖瓣關閉不全(重度)、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瓣反流(少量)。
梁叔心功能達到iv級(最高危重級別),已處於心衰終末期。解決辦法只有兩個,一是做心臟移植,二是左心輔助裝置植入,即「人工心臟」植入。但心臟移植供體奇缺,且植入後需長期服用大量的抗排異和激素類藥物。選擇心臟移植,患者很可能在等待供體的時間裏不幸去世。
成功植入「人工心臟」 重獲「心」生
面對如此危重的病情,王曉武主任組織院內外多學科專家會診,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深入討論,決定為患者做「人工心臟」植入。
「人工心臟」模擬心臟運行功能,由血泵、驅動裝置、監控系統、能源四部分構成。與心臟移植不同,「人工心臟」植入不需要摘除患者原先的心臟,實際上是在心臟旁邊加了一個「機器泵」,代替心臟的泵血功能,從而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
專家們一致認為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是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案,一方面可以避免心臟移植後長期的藥物服用,另一方面,如果將來他的心功能恢復還可以撤除裝置,不需要再進行心臟移植。
為確保手術萬無一失,術前醫護團隊充分評估術前危險因素、術中風險及術後的康復管理,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做好預案。
12月28日,手術如期進行。在麻醉、超聲、體外循環及護理團隊的配合協助下,王曉武主任團隊聯合院外專家吳敏教授成功將corheart®6磁懸浮左心輔助裝置植入患者體內。隨着「人工心臟」啟動運行,體外循環機順利停機撤除,梁伯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正常、平穩,手術成功。
12月31日上午,梁伯成功拔除氣管插管,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目前梁伯已從icu轉入普通病房,不久後將出院。
納入醫保後, 「人工心臟」費用報銷了一半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進展至嚴重階段而引起的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征。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約有6400多萬心衰患者。而過去15年我國心衰患者總體發生率增加了44%,目前有1000餘萬患者,其中終末期心衰患者約100萬。
王曉武主任說,規範化的抗心衰藥物治療對終末期心衰效果不佳,一年死亡率23%,再住院率高達47%。心臟移植供體有限,全國每年接受心臟移植術的患者僅為600餘例。「人工心臟」植入無疑給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據了解,此次手術植入的「corheart® 6」,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植入式全磁懸浮人工心臟。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corheart® 6已納入廣東省醫保准入,也大大減輕患者負擔。據了解,這款「人工心臟」價格數十萬元,納入醫保後可以報銷一半費用。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 左子菁 盧鈺儀 伍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