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防控立即行動#卒中服藥要謹慎,當心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大多數急性肝功能衰竭都是它引起的。
我們相信,藥物起初發明出來是為了治病,可是往往呢,事情不能如人們所願,就像在經濟學中有一個有名的理論:經濟事件的發生,往往事與願違,而經濟學,就是研究事與願違的規律。而肝病醫生,就是研究藥物性肝損害的規律。
有報道,2%~5%的黃疸病例是由藥物性肝損害所致,在被診斷為「肝炎」的病例中,有10%~20%為藥物性肝損害;西方國家報道,1/4~2/3的慢性活動性肝炎由藥物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中超過50%為藥物所致(數據來源:消化內科診療常規)。
中西方肝損傷的原因對比來看,我們這邊可能是吃一些土方或者秘方葯,裏面的何首烏、土三七過量服用,引起了藥物性肝損傷。那西方國家可能是肩膀疼,腰疼,骨頭疼,吃的那種止疼葯(止疼葯 屬於非甾體抗炎葯),會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那藥物是如何違背初心,不能治病,反而害人的呢?這和使用劑量還有使用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變化有關:
1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不成立,所以過量吃藥是引起肝損傷的一個原因。
2 有些新藥物可能引起肝損傷,但是沒來得及上榜公示。或者公示了大家沒關注。
3 藥物性肝損傷的機制比較複雜,簡單的一兩句難以說得清,而且對於常規的藥物,大家用藥沒有太重視(如避孕藥,抗腫瘤葯,抗生素,中藥等)。
建議:重視藥物性肝損傷,最好遵醫囑,多和醫生溝通交流。
我們臨床上遇見好多,吃何首烏和土三七過量,最後致病的。
有一個患者,吃的是三七粉,號稱是活血化瘀,他吃的時間很長,結果導致他出現了早期的藥物性肝損傷,早期的藥物性肝損傷癥狀可能沒什麼反應,覺得就是乏力啊,不舒服啊,他也能忍受。試想,如果他去檢查,就能發現那時候肝功能有問題了,轉氨酶可能已經升高了,有肝細胞的破壞了,停葯不吃了,能及時止損就行。但是,他沒有去查,還是一直吃,最後嚴重了才來就醫。
在這種反覆的毒素遷延下,可能就會引起累積在肝臟的藥物性肝損傷,最後導致肝硬化的發生。
咱們平時說的,老百姓們也常說的話——是葯三分毒,其實就是包含了這道理:葯不能多吃,亂吃,因為大部分的藥物是通過肝臟來代謝,所以藥品會或多或少的,對肝細胞產恆一些損傷,用藥治病葯要遵循科學方式,吃多了葯不如吃準確了葯,治病也要注意監測藥物的副反應。#照見肝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