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弛 沈軍
初秋是氣溫交替頻繁的時節,寒氣會導致胃寒體虛。而對於喜歡在夏季貪食冷飲的人,往往容易被「秋後算賬」,胃痛、腹瀉等不適癥狀接踵而至。
那麼,應該如何呵護我們的胃呢?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沈軍中藥師整理了一份全方位的護胃指南,從調整飲食結構、中醫按摩等方面讓市民朋友掌握脾胃養護之道。
秋日的暖胃美食
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可以健脾,預防胃炎,防治夜盲症,護肝,使皮膚變得細嫩,並有中和致癌物質的作用。其中豐富的果膠成分,能夠保護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時放幾塊南瓜,或晚餐做上一道南瓜粉絲湯,能起到很好的養護脾胃的作用。

圖源:視覺中國
推薦食譜——【枸杞紅棗南瓜粥】
食材:小米(大米、糯米)、南瓜、紅棗、枸杞、葡萄乾。
做法:煮鍋加水,水開後放入小米(大米、糯米)、南瓜、紅棗,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煮粥時一定要把水燒開後才可以放米入鍋);煮至米開花放入枸杞和葡萄乾再煮15分鐘即可。
甘藍,可以保護胃黏膜,它含有某種「潰瘍癒合因子」,對潰瘍有着一定的治療作用,能加速創面癒合,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旺盛,降低病變的幾率。可以榨汁飲用,也是做蔬菜沙拉必不可少的材料。
推薦食譜——【涼拌紫甘藍】
做法:紫甘藍去掉外面的干皮,洗凈切絲;甘藍用鹽腌制5分鐘,倒出湯汁;黃瓜洗凈切絲;把黃瓜絲和甘藍絲倒入大盆;加入食醋、白糖、香油拌勻即可。
紅薯具有和血暖胃的作用,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以及和胃、暖胃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吃紅薯能防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膠原病的發生。
推薦食譜——【拔絲紅薯】
做法:把紅薯切成滾刀塊;油燒至五成熱轉中小火,炸紅薯;瀝油,復炸;少許油加白砂糖,中小火炒至糖融;炸好的紅薯倒入鍋里快速翻炒,均勻沾上糖漿。

圖源:視覺中國
暖胃的神奇穴位
在我們的身體中,隱藏着一些能夠溫暖脾胃的神奇穴位。它們分佈在我們腹部、腳踝等部位,通過按摩這些穴位,可以有效地調節脾胃功能,緩解胃部不適。
首先,了解中脘穴,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指壓時仰卧,放鬆肌肉,一邊緩緩吐氣一邊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後將手離開,重複10次。
其次,位於肚臍旁開2寸的「天樞穴」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暖胃穴位,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嘗試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
我們還可以關注一下腿部的「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在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連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此外,醫生提醒,由於腸胃喜暖惡冷,入秋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涼。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