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2023年08月05日11:10:02 健康 1225

在健康領域裏,年輕人似乎比老年人更具優勢。

年輕就好像一種資本,意味着有更強、更快的修復能力。

感冒發燒如此、減肥如此、疲勞恢復也是如此。

但對於2型糖尿病人群來說,情況有所不同,年輕人反而更不利於控制病情,相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能有着更高的死亡風險。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情況呢?


環境因素+無風險意識,對年輕人不利

工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加工食品進入了我們了生活,「糖脂鹽的混合物」能極大的刺激我們的味蕾,不知不覺的讓人吃掉更多的熱量,例如薯片甜甜圈、奶茶、可樂等。

外賣行業的興起,996的流行,如今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有時間或有精力早上起來準備一份營養豐盛的早餐,更不會下班後拖着疲憊的身體完成買菜、洗菜、做飯、洗碗刷鍋等一套流程了。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白天忙碌,晚上忙裡偷閒,打會遊戲、與三五好友小酌一下,還有太多的年輕人每天刷短視頻可以刷到凌晨1-2點。

以上,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我幾乎都做過,25-28歲那幾年在韓國工作很累,久坐不動,加上性格敏感,壓力非常大;飲食上幾乎從來不做飯,一切從簡,尤其非常喜歡韓國當地的一款蘋果風味酸奶,後來才知道,一盒竟然含有40多克糖。

就這樣,糖尿病前期在28歲時,如期而至。

在當時,我和大部分的年輕人,絲毫沒有任何風險意識,我年輕我怕啥。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老年人罹患2型糖尿病,都是一步一步的,從血糖代謝正常,到胰島素抵抗,再到2型糖尿病前期,最後發展成了2型糖尿病,一般都會經歷10-20年,即便在2型糖尿病初期,還是有部分胰島β細胞處於去分化狀態,實際並沒有受損,只是不工作而已,只要找對辦法完全能促使胰島β細胞再分化,重新恢復胰島β細胞的能力。

相反,年輕人在短時間內疊加了多種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習慣、頻繁的進食加工食品、壓力過大、久坐不動,熬夜、胡吃海塞,這是一個1+1+1>20的事件……可以說硬生生的把一個可能要經歷20年的慢性疾病縮短至2-5年。更重要的是這些行為,可能繞過胰島素抵抗,直接導致胰島β細胞損傷過快,縮短髮病時間,而且不可逆。

2021年,韓國發表一項研究【1】——《韓國年輕發病的2型糖尿病:回顧現狀和未滿足的需求》,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的年輕群體中,出現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的風險更大,同時病情進展迅速,提高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以及過早死亡的風險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簡單來說,就是<40歲的年輕群體,一旦罹患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的惡化速度比遲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快。

早在2003年,糖尿病領域頂級期刊《糖尿病護理》也發表過類似觀點:年輕患者(18-44歲)的心肌梗死風險比年齡匹配的對照組高14倍;然而,在遲發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於年齡匹配對照組4倍。【2】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來看,早發性2型糖尿病可能是一種更具侵襲性的疾病。


年輕人如何預防/緩解2型糖尿病

年輕人不幸已患病,如何判斷是否能緩解呢?主要看BMI、病程和C肽

BMI>25、病程<5年,且空腹C肽≥1.1μg/L,餐後2小時C肽≥2.5μg/L,排除1型糖尿病的情況下,緩解的希望還是很大的,不要灰心

一些做法,僅供參考:

1、停下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到知行合一

計劃寫完了一頁,行動只付出了3天。雖然存在很多客觀因素,但不吃小零食、飲料等含糖食品至少要100%做到。接下來養成早睡的習慣,讓第二天又更充足的時間準備早餐,1個水煮雞蛋、1把原味堅果、一杯無糖酸奶,一份雜糧薯類,一些簡單烹飪的蔬菜,10分鐘就可以搞定,做到知行合一。

減少外食和外賣,回歸健康飲食。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2、把基礎營養補齊,增加抗炎、抗氧化的食材

基礎營養指的就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水;抗炎、抗氧化包括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番茄紅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等)、多酚槲皮素花青素薑黃素等)解決營養問題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多吃天然食材,保持食物多樣性。

年輕人得了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天天要聞

3、減少精製碳水,粗細搭配

精製碳水是指白米、白面等一切相關食物,不是說不能吃白米飯,而是粗細搭配的着吃,記得每餐都搭配優質蛋白、健康脂肪和大量蔬菜,混合進食以降低這一餐的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關注小禾,每天分享不一樣的營養小知識

本賬號發表的內容僅是用於信息的分享、學習。文章內容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

參考資料:

1.Yang YS, Han K, Sohn TS, Kim NH. Young-onset type 2 diabetes in South Korea: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unmet need. Korean J Intern Med. 2021 Sep;36(5):1049-1058. doi: 10.3904/kjim.2021.379. Epub 2021 Sep 1. PMID: 34503316; PMCID: PMC8435510.

2.Hillier TA, Pedula KL. Complications in young adults with 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losing the relative protection of youth. Diabetes Care. 2003 Nov;26(11):2999-3005. doi: 10.2337/diacare.26.11.2999. PMID: 14578230.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衛健委叫停「阿爾茨海默病手術」 - 天天要聞

國家衛健委叫停「阿爾茨海默病手術」

據南方日報報道,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通知》。根據這份通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於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心臟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抑鬱、孕產期、圍絕經期人群如何運動有指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發佈運動處方共識 - 天天要聞

心臟代謝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抑鬱、孕產期、圍絕經期人群如何運動有指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等發佈運動處方共識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健康促進和慢病預防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預手段。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腎臟病、原發性骨質疏鬆、乳腺惡性腫瘤、焦慮抑鬱症等患者,以及處於孕產期、圍絕經期及絕經期等特殊階段的女性應該如何科學運動?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 天天要聞

國產DragonFly顯身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再度完成高危複雜二尖瓣極重度反流TEER手術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半島網7月8日訊(記者 張家瑞)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結構性心臟病團隊在心內科學科帶頭人鍾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華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指導下,在麻醉科副主任鄭強、心外科副主任霍玉峰、超聲心動圖室許紅曉副主任醫師等支持下,心內科冠心病與結構性心臟病病區副主任、結構性...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 天天要聞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譜,營養又貼心

「控糖不是犧牲生活,而是重建它的藝術。」【第一關】不控糖,生活隨時「斷電」!你有沒有試過:飯後血糖飆升,整個人昏昏欲睡?或者一天忙碌下來,才發現手腳發麻、眼花頭暈?這不是小問題。糖尿病不是簡單「少吃甜」就夠了,它像隱形炸彈,藏在每一口飯、每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 天天要聞

最帥「公主抱」!醫院保安抱起患者衝刺三百米救人

剛上崗三天,正在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做實習保安的大二學生鄺藝年就做了一件很「帥」的事:7月5日上午,一患者突然暈倒在醫院門診大廳外。鄺藝年見狀,衝上前去將其「公主抱」,狂奔三百米沖向急診室。從發現到交接給醫生,只用了兩分鐘。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發5日上午十一時許,當時該患者正在門診大廳外,突然無法站立...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 天天要聞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隨着暑氣漸長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
馬上「入伏」,心臟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氣炎熱3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聞

馬上「入伏」,心臟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氣炎熱3件事最好少做

提到三伏天,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熱。在如今馬上入伏的情況下,想要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我們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相關數據調查可知,直至六月,我國西北地區東部、黃淮到江南等地帶,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30°C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這種天氣情況下很容
2025年DMD療法研發迎突破,多款新葯衝刺上市!改寫患者命運的新曙光 - 天天要聞

2025年DMD療法研發迎突破,多款新葯衝刺上市!改寫患者命運的新曙光

▎葯明康德編者按:2025年上半年剛剛結束,我們欣喜地看到,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新葯研發領域迎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突破,涉及小分子、寡核苷酸、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其中,寡核苷酸療法作為治療DMD的重要模式,相關偶聯技術的發展成為推動下一代療法的關鍵驅動因素。為滿足行業持續增長的研發需求,葯明康德旗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