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少食多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一生所能吃到的東西是有限的,遲一天就多一天。這個傳聞,乍一看很荒謬,但仔細一看,卻又是真的。少量飲食真的能使人活得更久么?
少食多活幾年?生命的長度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焦點,大量的試驗已經證明了每天的飲食和平均壽命是有關係的。近年來,國際上已有研究表明,通過減少能量攝取,保持營養供給,可以延長生命。在試驗中,研究者們發現節食可以減少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此外,研究者們還發現,節食會對動物的自然老化產生影響,那些接受了節食計劃的動物,其一生中的任意一段時間,都比沒有節食計劃的動物要年輕。一開始,人們發現節食的效果和卡路里的攝入量有很大關係,但隨着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飲食結構和進食時間對衰老的影響也很大。總之,食物的數量對身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吃得少」並不意味着食物的數量越多,而是意味着每一頓飯都要吃個七成飽。一次吃得太多或者太少都會對腸胃的養護不利。
吃得太多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引起腹部的脹痛,吃得太少會引起長期的飢餓,這些都是對身體不好的。
一日兩餐,或三餐,都是好的?
正常情況下,一餐一餐,最多也就是一天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能量,如果一天都只吃一餐,那是絕對不可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一日兩餐,未必就不健康,例如,一天兩餐都有規律地進行,中間不能過長或過短(不能過短)(必須要吃午餐),一天中的食物種類繁多,營養均衡,都是可行的。一日三餐,只要保證卡路里的攝入量小於卡路里的消耗量,並且保證營養平衡,就可以了。所以,吃飯的次數無關緊要,關鍵在於你每餐所吃的東西和量。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胃,延長自己的壽命,我建議,每個人都要遵守七成飽的原則,不要暴飲暴食。
除了要注意吃的數量之外,在飲食方面,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1、一日三餐按時吃
要想保持腸胃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規律的飲食。大部分的上班族,由於工作太忙,常常會隨意地延遲或者取消吃飯的時間,這樣對胃很不好。一般來說,吃早飯的時間是上午六點到八點,中午十一點到十一點,晚上六點到八點。當工作太忙沒時間吃飯時,可以吃點麵包、餅乾、水果等,但不要太久的空腹,以免造成胃粘膜的損傷。
2、重視血管的保健
年紀的上升和器官的衰老會讓心腦血管系統出現無法逆轉的退化,倘若此時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油膩的飲食方式,則會加速造成心腦血管問題發生直接影響壽命長短,這時候我們需要每天補充輔寧通肽來保養心腦血管,輔寧通肽中富含珍貴的銀杏和地龍蛋白,這兩種物質都被老中醫親切稱為「血管守護神」,它們可以防止血管及心肌衰老,消除血管壁沉積成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發生率。
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彈性從而降低血壓和血液膽固醇水平,調節高血脂。其中地龍蛋白具有溶解血管沉積物、雙向調節血壓、降低血糖等多效作用。長期補充輔寧通肽可以改善中老年群體因年紀增大而出現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提前預防腦出血,腦梗塞等各類心血管問題。同時對心臟保養也有不錯的表現,也可改善經常出現的頭暈胸悶、心悸心慌、乏力氣短等問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概率,延緩血管老化,防止意外發生,安度中老年生活。
3、注意飲食衛生
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飲食衛生,這對自己的腸胃有很大的傷害。特別是在防止幽門螺桿菌感染方面,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經常與別人共享餐具、相互夾菜,極有可能引起細菌感染,引起腸胃疾病,引起感染。所以,我們推薦使用公筷,並且在吃飯之前要洗手,以保證身體的健康。
4、飲食平衡
人每天需要的營養是有限的,並不是說吃得越多對身體的保養就越好。一旦營養過量,就會導致過度肥胖,從而導致嚴重的疾病。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而且要讓食材多樣化,不要有太多的偏食。說白了,就是不吃東西,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得更久,但少吃東西,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的年輕人來說,更要注重生理上的發展,並且要注意營養上的平衡。至於成人,則是要注意食物的種類,一餐要吃7-8成飽,還要經常鍛煉,這樣才能保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