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振雅
4月15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發佈消息稱,廣東省第二批「港澳葯械通」首個藥品由該院申請獲批,成為了廣州市內首個由公立醫院申請獲批的「港澳葯械通」藥品。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截至目前,「港澳葯械通」政策累計批准指定醫療機構19家、急需進口藥品23個(共54個批次)、醫療器械13個(共15個批次),共惠及2097人次。
幾年前,小樂(化名)確診了「遺傳性痙攣性截癱」,嘗試了各種緩解肌肉痙攣的藥物,都收效甚微。隨着病情日漸加重,如今他只能靠輪椅出行。在得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葯械通」引進了一款進口新葯「巴氯芬針劑」後,小樂趕緊前往就醫,這意味着他在家門口就能用上國際新葯。隨着「巴氯芬針劑」緩緩注入體內,小樂又重新找回了「站起來」的希望。
「港澳葯械通」是經國務院授權,允許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以及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的一項政策。
廣東省葯監局探索實行「一個品種、一批採購、院內存放、多人享用」的做法。例如,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設置「港澳通窗口」,患者可根據醫生處方在該窗口取葯。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髮現,19家指定醫療機構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引進藥物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已達17種。
從藥物品種來看,引入心血管降脂新葯英克西蘭的醫院最多,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和中山陳星海醫院都通過「港澳葯械通」政策引入了英克西蘭。公開資料顯示,英克西蘭由諾華研發,一年只需注射兩次,就能夠幫助患者實現降脂,也被患者稱為「降脂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