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魔幻,疫情三年來,發國難財的一批接一批,從口罩到核酸,再到藥品,輪番登場。最近,退燒藥是「一葯難求」,有人趁機將一瓶布洛芬價格賣到了3000元的天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退燒藥生產國,布洛芬是主要的退燒藥之一,新華製藥、亨迪葯業、巴斯夫中國的布洛芬產能分別為8000噸、3500噸、3000噸,合計1.45萬噸,夠我們14億人吃5年。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布洛芬產能這麼高,可為什麼我們還是買不到?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不懂了,產能不等於產量,產能是指計劃期內,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產量是指最終能夠生產出來的數量。意思是我們有1.45億噸的原料葯產能,但實際的產量卻並沒有這麼多。
第一個原因就出來了,那就是產量跟不上需求。藥品都是有保質期的,一般都是以量定產。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的需求量不會相差太大。根據國家集採的數據來看,在以往狀態,國內對布洛芬緩釋片的需求預估是不到5億片。
但是,現在全國一天就能消耗4億片布洛芬,也就是說一天的需求幾乎等於過去一年的產量,這個缺口實在太大了。
第二個是擴產不容易。有人會說布洛芬不是一款很成熟的藥品嗎?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既然有產能,那立即加大不就可以了。如果你這麼看,那就是想簡單了。藥品不是口罩,口罩確實沒什麼門檻,買點熔噴布無紡布原料,搞幾台機器,5天就可以生產出來,而且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搞。
但生產藥品是有門檻的,你得有藥品生產許可證和藥品批文,短期內是辦不下來的,所以其它的外行,你想賺這個錢也賺不到,那就只能靠有這兩個證件的藥廠來生產。
想要擴大產能,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延長原有生產線的生產時間,通過加班加點來操作,但這個提升空間是有限的。另一個是新增生產線,這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手,臨時去招聘,也沒那麼快。
而且,有這兩個證件的藥廠也不一定會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布洛芬的有效文號共446個,但在產的只有104個。那又有人不理解了,既然拿到了文號,為什麼不生產呢?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疫情三年來,退燒藥受到管控,普通民眾發燒了,也很難買到葯,基本上要去醫院才行。很多人嫌麻煩,也不吃藥,挺一挺就過去了。所以,對於退燒藥的需求反而下降了。這就導致很多藥廠不再生產布洛芬這類產品。
另一個是布洛芬不怎麼賺錢,作為一種成熟的藥品,門檻低,競爭激烈,價格已經很透明。作為全球布洛芬第一大生產企業,新華製藥的布洛芬毛利率不到30%,而以嶺葯業的連花清瘟毛利率在70%左右。因為不賺錢,所以很多葯企也不願意去做。
目前,布洛芬激增的市場需求也是「一次性」的,等全部感染了一波後,就沒那麼大的需求了,所以,這些有文號的葯企也不一定會再次投入生產,畢竟過了這一波後,這些新增的生產設備和人員怎麼處理?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順利買到布洛芬?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如果順暢的狀態,生產400噸原料葯需要1個月,再將原料葯變成4億片布洛芬,最少要10天,也就是說將一天4億片的需求量生產出來,最少要40天。如果再算上流通環節,估計要50天。
儘管新華製藥、亨迪葯業等巨頭都在開足馬力擴產,但據業內人士表示,退燒藥缺貨的情況要到年後才能真正緩解,至少2至3個月。也就是說可能要過完年才能順利買到退燒藥,緊缺的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因此,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千萬不要囤葯,感染一次,只需要幾粒退燒藥就可以。如果你有多餘的,可以給其他有需要的人群。返鄉高峰馬上到來,但農村的退燒藥依舊非常緊缺,所以,發揮愛心,給你的親朋好友,互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