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朱世均 魯青
下地插秧,上山砍柴,像許許多多勤懇務實的農民一樣,王大伯的雙腿踏遍了村裡每一寸土地。
如今醫生卻告訴他,「這條腿保不住了,截肢吧。」
他的右小腿,抵擋住了大自然的風吹日晒,卻沒有躲過頑疾的入侵,以勢不可擋的速度糜爛……
這隻曾用腳步丈量大地的腿,還能保住嗎?
小腿潰瘍二十年都好不了
終日籠罩在截肢的陰霾下
王大伯老家是江西人,一輩子勤勤懇懇務農,20多年前右小腿曾出現過皮膚潰瘍。王大伯記得,當時這個傷口老是長不好,還被當作麻風病治療,後來好不容易才痊癒。
多年前,他的右小腿再次出現皮膚潰瘍,癥狀比之前更重。當地治療效果不佳,王大伯遠赴外地求醫,甚至不惜重金購買市面上各種保健產品服用,但傷口總是時好時壞,沒有徹底癒合。
今年,王大伯在一次務農工作中不小心右小腿擦破了皮,誘發潰瘍再次複發,一個多月時間內,傷口就從一個硬幣樣大小迅速蔓延至大半條小腿。除了大面積的傷口外,還伴隨着嚴重的疼痛,王大伯說痛起來都要在地上打滾了。當地醫院治療數月後無奈地說只能建議他截肢。
王大伯心想,雖然腿爛了,但我腿骨頭又沒問題,怎麼捨得截肢?
在杭州的女兒聽聞老爸的病情,多方打聽後帶着他來到浙大二院心血管病院區血管外科就診。
血管外科接診後,隨即診斷王大伯小腿的傷口主要病因是下肢血管(靜脈)的病變,建議住院完善血管檢查並且行血管手術治療。
同時,血管外科的保肢治療中心前來會診。保肢中心醫生見到王大伯右小腿大面積的潰瘍傷口,並且有着嚴重的感染,一起討論後敲定王大伯一邊完善下肢血管、血流的評估,一邊在保肢中心進行傷口清創抗感染治療。
經過一系列下肢血管檢查,王大伯被確診右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右下肢靜脈曲張伴潰瘍、右側髂靜脈狹窄,同時檢測出傷口有着多重細菌的嚴重感染。

給與王大伯傷口積極抗感染治療後,血管外科醫生隨即進行了右髂靜脈球囊血管成行術、右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右下肢靜脈剝脫術及右小腿靜脈注射硬化劑等手術治療,術後血管保肢治療中心開始給予王大伯右腿傷口進行損傷修復的治療,並且促進傷口組織再生。

老爛腳根源是下肢靜脈疾病
僅僅處理局部傷口效果不佳
在血管外科和保肢中心通力合作下,王大伯的傷口恢復極快,術後2周時間即癒合了大半,他終於露出許久未見的笑容。
王大伯坦言,其實右小腿傷口那麼多年了,聽到要截肢彷彿也許是一種解脫,但總還是有點不甘心。哪怕來到杭州就醫,他也就是抱着最後一試、最後一搏的心態,住院治療期間也沒有報太大期望,但是當看到傷口恢復速度那麼快,終於恢復了信心。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陳兵說,王大伯小腿的傷口就是我們俗稱的「老爛腳」,在醫學上稱之為下肢靜脈性潰瘍,主要特點就是經久難以治癒,且治癒後易複發,「他的病因主要是因為靜脈血液淤滯、靜脈內高壓引起的足靴區(尤其是足踝部內側)出現難癒合的創面。」
這樣的患者常常先有多年的下肢靜脈曲張或下肢腫脹,然後逐漸後出現小腿皮膚瘙癢、濕疹、皮炎、乾燥脫屑和色素沉着等等體征,最後可能因為抓癢或是皮膚破潰合併感染後,出現缺損潰瘍。
而這樣皮膚潰瘍的根本原因在於下肢靜脈疾病,所以僅僅只是局部處理傷口,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就算治癒也容易反覆發作。
陳兵主任介紹:「在門診我們常常遇到患者這樣描述,原本就只是一個指甲蓋或是硬幣樣大小的傷口,經過長期的換藥甚至配合輸液抗感染治療,傷口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變越大,因此治療血管原發疾病才是治療下肢靜脈潰瘍的首要工作。」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有着全國首創的血管保肢治療中心,針對這樣的情況,中心宏觀上治療血管原發疾病,微觀上促進損傷組織再生,從而實現創面修復肢體的保全。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