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咔咔」掰手指,會不會得關節炎?手指變粗,可能是身體的「警報」

2022年10月12日20:24:36 健康 1957

據科普中國消息,不知道你是否經常會下意識地掰手指?並且還必須掰出「咔噠咔噠」的響聲才滿足?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掰手指為什麼會有聲音呢?經常掰手指,會引起關節炎或者手指粗大嗎?

今天是第 24 個世界關節炎日,讓我們來看看我們下意識的掰手指,會不會讓手指關節患上關節炎。

經常「咔咔」掰手指,會不會得關節炎?手指變粗,可能是身體的「警報」 - 天天要聞

01掰手指時,咔咔響是怎麼回事?

首先,來了解一下我們手指關節的構造,它是由軟骨、韌帶、滑膜等圍成的一個腔,關節腔內有少量的透明粘性液體,這叫滑液。

當關節活動時,除了骨頭在活動,周圍的韌帶也在時刻保護着關節的穩定,關節腔內的滑液就像是「潤滑油」一樣,讓關節活動得更加自如。

至於掰手指發出聲音,氣泡破裂是目前最常見的解釋。當你掰手指時,關節腔內會產生負壓,滑液中的氣體以氣泡形式存在,氣泡受到擠壓破裂時就會發出「咔咔」的聲音。

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2005 年加拿大的科研團隊,利用專業設備,對手部進行了動態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發現,在手指關節之間充滿了滑液,當手指受到牽拉時,滑液也會做出相應變化,這個過程中,滑液中會有氣體出現,並在滑液中形成氣泡。但直到手指發出「咔」的聲音,這個氣泡都會存在。

因此,他們認為掰手指時響聲的出現,並不是氣泡破裂產生的,而是和關節內空腔形成有關。

經常「咔咔」掰手指,會不會得關節炎?手指變粗,可能是身體的「警報」 - 天天要聞

關節牽開時,可以看到關節腔裏面有黑顏色的空腔形成(摘自文獻 Gregory N. Kawchuk, Jerome Fryer, Jacob L, et al. JaremkoReal-Time Visualization of Joint Cavitation,PLOS ONE,2015)

另外,從實驗中也發現,關節在活動的過程中,骨頭和骨頭並沒有接觸,因此,掰手指出現的聲音不是骨頭摩擦所致。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科學家們一定會找到掰手指聲音的真正來源。

02經常掰手指,會得關節炎?

掰手指時,骨頭和骨頭之間沒有摩擦,因此,一般情況下,掰手指對手指關節的危害性並不大,不會導致手指變粗和關節炎。

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唐納德·昂格爾曾經以身試驗,在六十年間,他只掰左手的關節,而從不掰右手。

六十年過後,他的結論是,掰和不掰一個樣。

2011 年,有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長達五年的有關掰手指和關節炎相關性的回顧性研究,該研究共納入了 135 個實驗組和 80 個對照組,結果顯示掰手指和關節炎沒關係。

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頻繁掰手指可能會對手指造成損害。

03哪些情況下掰手指會有危害?

1990 年,國外有一項研究顯示,頻繁掰手指可能會造成手部功能減退。另外,頻繁掰手指還可能造成手部肌腱韌帶損傷,需要手術。

2015 年,有文獻報道,一名 24 歲的男子因長時間、頻繁的掰小指入院。經檢查發現小指伸肌腱及背側支持帶損傷,當小指關節彎曲超過 50° 時,小指關節會出現脫位,最終做了手術才恢復。

另外,當手指受傷,特別是手指有韌帶損傷還沒恢復時,掰手指就會加重韌帶損傷,有可能使手指變粗,手指關節變得不穩定,長期下去容易出現關節炎。

因此,掰手指本無大害,但長期頻繁掰手指,特別是手指受傷時,掰手指,無害就會變成有害。

04手指變粗,會有什麼問題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原因會造成手指的變粗。

第一種是手指關節退化,也就是手指關節的軟骨磨損。

關節周圍出現骨質增生,關節周圍就會變得粗大,常見於手部頻繁使用者,通常在年輕時並沒有不舒服,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等到老了,手指就會感覺不舒服。

另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內風濕性關節炎,會導致手指的軟骨被免疫系統侵蝕掉,進而會引起手指關節粗大,甚至變形。

第二種是由手指軟組織損傷造成的。

如打籃球時,戳到了手指,導致手指關節的側副韌帶損傷,就會出現手指的腫脹變粗,這時要對手指進行固定制動 3 周左右,待韌帶修復後,再進行活動,否則手指變粗很難消退,甚至會影響手指關節的活動。

總之,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手指變粗,大家都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綜上所述,適度掰手指,不會損傷關節,頻繁或者手指有韌帶損傷的情況下掰手指,就有可能對關節造成傷害。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阿姨說她快得抑鬱症了 - 天天要聞

阿姨說她快得抑鬱症了

阿姨(張總母親)說她快得抑鬱症了。今天阿姨說她昨晚沒休息好,我就問她在想啥呢,阿姨說她在想一起遛彎的那個老朋友,也不知道朋友現在狀況怎樣。說起這個老朋友,三年前得了直腸癌還做了手術,去年不小心把胯骨摔壞了,一起遛彎的時候常常拄着拐杖。
糖尿病為何導致焦慮障礙?《自然》子刊研究發現隱藏神經機制 - 天天要聞

糖尿病為何導致焦慮障礙?《自然》子刊研究發現隱藏神經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和臨港實驗室研究員臧奕合作,報道了高血糖可通過調節中央前額葉皮層和腹側海馬的神經元CCL2及神經免疫細胞活化,從而促進糖尿病小鼠焦慮行為。相關研究成果以Neuronal CCL2 responds to hyperglycemia and contributes to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出現這4個癥狀,請立刻停下來休息,不開玩笑 - 天天要聞

出現這4個癥狀,請立刻停下來休息,不開玩笑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動腦就累,沒躺倒就睡,要幹活就廢。分明在鞭策自己咬牙堅持和努力拚搏,但就是動不起來。這種做什麼都覺得很累的狀況,可能並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懶惰,而是能量條早已觸底,「隱性疲勞」正在悄然堆積。「疲勞」是身體「缺電」了「疲勞」與「疲勞感」是兩個概念。疲勞是實際中的損...
肺癌出現哪些癥狀體征說明可能轉移了,有些自己能摸到,需當心 - 天天要聞

肺癌出現哪些癥狀體征說明可能轉移了,有些自己能摸到,需當心

如果已經查到了肺部腫瘤,需要特別注意幾個情況,這幾個情況出現通常已經不是早期了。1、脖子上有進行性增大的疙瘩,也就是頸部淋巴結,肺癌特別容易通過淋巴道向外周的淋巴結轉移,首先是胸腔內淋巴結,出了胸腔,最容易轉移的是頸部,通常表現為比較固定手推不動,有一定壓痛且進行性增大的疙瘩。2、抽出來胸水且為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