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菊花茶,你喝對了嗎?聽聽中醫怎麼說

2022年10月11日21:06:29 健康 1668

秋天到了,菊花陸續開放。日常生活中,除了觀賞,菊花還可以作為花茶飲用,具有疏風散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讓我們跟隨江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醫生一起了解菊花茶的藥用價值和食用、飲用方式。

秋天的第一杯菊花茶,你喝對了嗎?聽聽中醫怎麼說 - 天天要聞

菊花茶的藥用價值

1.疏風散熱

菊花性微寒,具有疏風散熱的功效,可以改善風熱感冒導致的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癥狀。

2.目赤昏花

菊花歸肝、肺經,可平肝明目,對於肝火旺盛、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等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菊花對治療眼睛疲勞、視力模糊也有很好的療效。

3.疔瘡腫毒

菊花可清熱解毒,現代醫學表明菊花具有抑菌作用。且菊花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瘡腫毒,如扁桃體發炎、牙齦腫痛等。

4.降壓

現代臨床醫學也證明,菊花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壓,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清膽固醇過高症有輔助的療效。

菊花茶的食用、飲用方式

一般來說,6~15g菊花泡茶服用有清熱瀉火、平肝明目、祛風散熱作用,但也不是「人人皆宜」,以下這些人群要慎飲菊花茶:

秋天的第一杯菊花茶,你喝對了嗎?聽聽中醫怎麼說 - 天天要聞

1.寒性體質

菊花茶性寒,寒性體質者服用可能加劇畏寒怕冷、脾胃虛弱、手腳冰涼等癥狀,甚至引起腹瀉、腸胃不適。

2.孕婦慎用

菊花茶具有極好的清熱解毒作用,但孕婦相對普通人群比較特殊,其免疫力低下,脾胃較虛弱,服用菊花茶對腸胃刺激較大,嚴重時可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對胎兒健康不利。

3.風寒感冒禁用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及風熱感冒,而菊花具有疏風散熱功效,適合風熱感冒。故經中醫辨證為風寒感冒者不適宜飲用菊花茶。

4.過敏體質者

有些人會對菊花過敏,食用菊花茶後會有皮膚瘙癢,紅疹等過敏現象。此類人不適宜飲用菊花茶。

5.陽虛體質

菊花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陽虛體質者若一味服用菊花茶,易損傷正氣,尤其對於脾胃虛寒的人更加容易損傷脾胃。

6.血壓偏低者

菊花具有降壓作用,低血壓者服用後可能引起血壓進一步降低,從而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故低血壓者不適宜服用菊花茶。

菊花茶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能夠為身體補充需要的營養物質,對於預防一些疾病還有很好的效果,但在飲用時也要注意它的一些禁忌。

供稿:區衛健委

編輯:陳美玲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 天天要聞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這幾年,不少人發現自己特別容易感冒、疲憊,稍微變天就不舒服,其實這些都和免疫力下降有關。中醫常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裡的正氣就相當於我們的免疫力。今天不講大道理,直接分享三個提升免疫力的實用方法,幫你從根源上增強體質。第一招,補肺氣
用青春詮釋醫者擔當 - 天天要聞

用青春詮釋醫者擔當

青春,是一場奔赴山海的壯麗征程。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一群懷揣夢想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用奉獻詮釋着初心,將青春熱血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西部計劃志願者龍濤,便是其中的一員,他在醫療崗位上,用精湛醫術和赤誠之心,為職工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聽力障礙小伙的藝術追夢之路 - 天天要聞

聽力障礙小伙的藝術追夢之路

5月13日,青島大鮑島街區的 「琴嶼浪花」青島市殘疾人文創產品展示館內,一位帥氣的匠人師傅展示着自己的精美工藝品——一個可愛呆萌、憨態可掬的布老虎。這個工藝品做工講究,不少剛進店的市民都會被吸引上前欣賞,工匠師傅會用不清晰的口語介紹作品的製作過程。他叫杜冬冬,是一名聽力障礙者,但心靈手巧的他有着一顆熾熱...
花12000元打熱瑪吉被燙一臉泡!射頻抗衰治療要當心 - 天天要聞

花12000元打熱瑪吉被燙一臉泡!射頻抗衰治療要當心

近年來,射頻抗衰治療頗受消費者青睞,它是一種通過射頻能量刺激皮膚深層結構,達到緊緻肌膚、改善皺紋的抗衰老技術。然而有消費者反映,在射頻抗衰治療中遇到了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導致皮膚損傷的情況。
健康呱呱樂|坐後排暈、看手機暈……暈車人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健康呱呱樂|坐後排暈、看手機暈……暈車人如何自救

【開欄的話】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國家喊你行動啦!即日起,雲南網攜手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權威專家,推出「健康呱呱樂」欄目,每期一張「健康秘籍卡」,刮開即得實用知識:慢病防治、膳食指南、養生攻略……權威科普輕鬆學,碎片時間養成好習慣!國家為你護航,我們陪你行動,誤區退退退,活力蹭蹭漲,身體頂...
聽一句勸:若不想血糖失控,這4種早餐最好遠離,再愛也別貪吃 - 天天要聞

聽一句勸:若不想血糖失控,這4種早餐最好遠離,再愛也別貪吃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醫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