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導致日常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明顯減退的綜合征。1906年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爾茨海默首次報告了一例具有進行性痴呆表現的51歲女性患者,1910年這種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是老年痴呆的常見類型之一,約佔老年痴呆的50%—70%。隨着人口老齡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在中國,每20個65歲以上的人中就約有1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預計2050年,我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4000萬人。
阿爾茨海默病的十大徵兆要警惕
阿爾茨海默病病程長達10-20年,越早治療越能控制病程、延緩進展,保證患者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大大減輕照護者壓力。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早期表現:
近事遺忘突出,妨礙日常活動
做事缺乏主動性
日常家務處理時間延長
時間觀念產生混亂
付款計算常出錯
當他/她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抓住治療黃金期。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目標:延緩患者病程,改善家庭生活。
從患者健康出發:改善認知功能,延緩疾病進展。
從家庭生活出發: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早期:儘早開始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可以最大程度獲益
全面:全面關注認知下降、精神行為癥狀及日常生活能力減退
規範:合理選擇藥物,足量、足療程用藥
聯合:藥物治療聯合非藥物治療(如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另一關鍵,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幫助的不僅僅是患者,還有照護者。作為照護管理「大管家」,需要能夠保證患者身處安全環境,照顧患者日常生活,緩解患者情緒變化,給予患者個性化護理。
早自查 早就醫 早治療
足劑量 足療程 足關懷
規範化治療,長期管理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