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一名高三學生
3小時吃4片止痛藥引發腎衰竭
的消息衝上熱搜第一
引髮網友關注
4片止痛藥後
高三小伙確診為急性腎衰竭
小南(化名)是名高三學生,可能由於連續幾天運動強度過大,小南有一天跑步回來後覺得腿疼得厲害,還腹瀉兩次。媽媽想着去醫院要大半天時間,就拿來家裡常備的止痛藥「散利痛」給小南。上午8時許,小南吃下了兩片;到11時腿疼沒有緩解,為了不影響學習的專註度,於是又吃下兩片。
幾天後,小南出現乏力、噁心、腰痛等癥狀,非常難受。家長這才慌了神,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醫院腎內科護士長說:「小南被確診為急性腎衰竭,和此前腹瀉情況下3小時內服下4片止痛藥有密切關係。」聽到這樣的診斷結果,小南的父母后悔不已。幸運的是,經過一周的血液透析和合理治療,小南的腎功能完全恢復過來了。
小貼士
生病需要用藥時,最好還是找專業的醫生、藥劑師諮詢,不要盲目服藥。吃止痛藥時,適當多喝水,可以大大降低腎損傷風險!
止痛藥是指可部分或完全緩解疼痛的藥物。一般分為非甾(zāi)體抗炎葯、中樞性止痛藥、麻醉性止痛藥、解痙止痛藥和抗焦慮類止痛藥。
我們常用的止痛藥基本都是非甾體類抗炎葯,非甾體類抗炎葯的「家族成員」龐大,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二十幾種。
有成癮風險的是麻醉性止痛藥,以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opium)藥物為代表。這類藥物止痛作用很強,主要用於晚期癌症病人,但是這類藥物屬於處方葯,受到國家嚴格管制。
什麼是阿片類藥物?
阿片類物質包括天然類如鴉片、從阿片中提取的嗎啡生物鹼及其人工半合成或合成的衍生物。常見的阿片類物質有鴉片、嗎啡、海洛因、美沙酮、丁丙諾啡、哌替啶和芬太尼等,均具有鎮痛、鎮靜、改變心境(如欣快)、鎮咳及呼吸抑制等藥理、毒理作用。反覆使用阿片類物質可出現耐受性、依賴綜合征、戒斷綜合征等物質使用相關障礙。
醫學上用於重症病人使用的鎮痛葯,停葯後6-8小時一開始會出現虛弱感和不安,16-24小時後出現明顯的戒斷癥狀,主要體現是失眠、焦慮、心動過速、血壓增高、瞳孔散大、高血糖等等。如果毫無節制,不按醫囑,則有可能成癮。
日常生活中
遇到疼痛、感冒腹瀉等癥狀時
很多人習慣自己去藥店買葯服用
但藥物的安全使用大家真的了解嗎?
如果不遵醫囑嚴格控制用量
一些常見的感冒、止咳、安定等藥物
也可能存在成癮風險
危害性極大!
感冒類藥物
大多數人選擇的感冒藥是一些非管制類藥物(非處方感冒藥),因其可能含有阿片粉、咖啡因、偽麻黃鹼、苯巴比妥等麻醉藥品或精神藥品成分,長期大劑量服用容易積蓄併產生依賴性。
偽麻黃鹼是一種苯乙胺、苯丙胺類擬交感神經葯,是部分感冒藥的成分之一,同時也可以通過並不複雜的化學轉化,製成俗稱「冰毒」的甲基苯丙胺,被列為第一類易制毒化學品。偽麻黃鹼的藥理作用,可以興奮人體神經中樞,促進代謝,長期大量服用會造成人頭暈、噁心、睡不着覺等癥狀,對身體傷害極大。
代表藥品:復方鹽酸偽麻黃鹼緩釋膠囊、氨酚偽麻片等。
止咳類藥物
目前常用的止咳藥可分為兩大類:中樞性止咳藥:如嗎啡,可待因類等。外周性止咳藥:這類葯通過降低呼吸道感覺神經末梢對刺激的敏感性而產生止咳效果的。常用的有復方甘草合劑,各種止咳糖漿,口服後,能覆蓋在發炎的咽部粘膜上,使粘膜少受刺激,而達到止咳作用。
其中,中樞性止咳藥鎮咳作用強而迅速,但這類止咳藥有成癮性,應該慎用。可待因和嗎啡共存於鴉片中,現在可待因多由嗎啡的酚基甲基化合而成,其鎮痛作用相當於嗎啡的七分之一左右,以片劑、膠囊和液體方式在市場上出現。長期服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漿、止咳水,易形成心理依賴,其戒斷癥狀類似海洛因毒品。
代表藥品:止咳水、復方甘草片。
安定類藥物
主要用於抗焦慮、鎮靜、催眠、肌肉鬆弛、抗驚厥、抗癲癇等、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導致對藥物易形成依賴性,一旦突然停葯會引發難以忍受的戒斷癥狀。
代表藥物:阿普唑侖、艾司唑侖片(舒樂安定)、地西泮(安定)等。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
未經醫生指導
千萬不可隨便用藥、加大劑量
讓我們一起對濫用藥品說「不」
莫讓「治病的葯」變成「害命的毒」!
陝西省禁毒綜合自廣州日報、新晚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