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某國家級專家的一篇文章,痛批了一個地市級醫院醫生作出的治療方案的選擇,最後把醫療的現狀又是一通埋怨。看完以後,突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無論怎麼修改,都改不出來自己想要的那個味,姑且發出來大家看看吧,也算是我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不以結局論英雄?以什麼論?
一個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做造影後顯示血管狹窄尚可接受。但是患者就是一味的想做了支架,在他的腦海中,不做支架風險太大。因為幾乎沒有癥狀,我每次都是竭盡全力的去告訴他為啥不做。可沒有手術的他,幾乎都要抑鬱了。直到幾個月後再見,他變得異常輕鬆,一問原來去北京做了支架回來了。不做支架確實不犯心絞痛,但難受的卻是思想。做了支架確實可能不應該,但做過後好了的也是思想。孰對孰錯?
二、不以高低論英雄?以什麼論?
一親戚肺癌晚期,多發其他部位轉移。我和腫瘤科的同事細心的判斷結果,制定了我看來已經非常合理的治療方案。可突然有一天,親戚說不想治療了,然後就辦了出院。後來才知道,親戚去了科學院腫瘤研究所。雖然知道結果一樣,可實際上患者去看了以後,至少患者和家屬都是覺得儘力而為了。所以,很多時候要看的不是病,看的是我們的內心。
三、不以成敗論對錯?以什麼論?
經常會有這種對比,張三和李四都是同樣的病,結果張三在A醫院治療,李四在B醫院治療。不說過程,但張三死了,李四卻依然不錯的活着。你說哪個醫院治得好?患者問到這樣的問題,很多的時候你不是無言以對,而是壓根就給他解釋不通。如果這個世界都靠講道理就能搞定,那麼這個世界就太簡單了。但,不以成敗論對錯,又能以什麼論?
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非黑即白,但我們卻經常因為一件事而否定一個人的所有。經常因為一件事而批評或者喜歡一個人的所有。當我們習慣了把所有事物貼上好壞的標籤,這世界就自然而然的分為了「對錯」兩列!
可實際上哪有那麼簡單!文學的質感與一個人的品行無太大關聯,所以即便是「壞人」也可以寫出很有哲理的句子。因為文字是可以掩蓋內心的。所以也就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說法了……
這世界當然有對錯,其實一開始就存在於你內心,無論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