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玲
紅網時刻新聞8月19日訊(通訊員 劉瓊 譚盼盼)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讓我們走近湖南省直中醫醫院的「最美醫師」,傾聽「醫」者心聲,感受美與希望。
劉玲,博士後,湖南省直中醫醫院中醫婦科病區,不孕不育、保胎及孕前保健門診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理事,入選2021年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計劃,湖南省「神農人才」工程首批青年神農學者,湖南121創新人才工程人選,湖南省高層次衛生人才「225」工程骨幹人才培養對象,2022年度湖南省衛健委巾幗建功標兵。
醫師節寄語:熱情能抵歲月漫長,我希望為患者創造更多「可能」。
一年坐診310多天,無數人都訝異於劉玲對工作的狂熱。
「其他的我可能記不住,但與患者有關的我就能記住。」透過這位中醫女博士後的一句話,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從醫10年,她助近千名女性圓了「媽媽夢」。在這份事業里,她找到了前行的動力。
株洲唯一的中醫女博士後
「這次檢查結果不錯,你再調理一段時間,相信很快就有好消息。」8月10日上午10時,省直中醫醫院中醫婦科門診,劉玲的診室前已排起長龍。
2012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結合婦科專業完成碩博連讀後,劉玲進入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工作。
臨床工作雖繁忙,她的學術之路卻未因此中斷。2017年,她進入湖南中醫藥大學博士後流動站,主攻專業方向為不孕不育及複發性流產。她也因此成為株洲市目前唯一的中醫女博士後。
「學術研究和臨床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可以相得益彰。」劉玲說,她的學術課題大多從自己的臨床實踐而來,得出研究結論、獲得研究成果後,再將其應用到臨床上,可以惠及更多百姓。
這些年,她主持了6項課題,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SCI論文1篇。值得一提的是,她主持的「活血化瘀通絡法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系列研究獲批中國最高級別科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項基金資助。
掌舵株洲市首個中醫婦科
日均就診人數超過70人次,就診者不僅有省內的,還有來自廣東、湖北、浙江、江西、四川、重慶甚至黑龍江的。開科僅一年,劉玲就讓其掌舵的中醫婦科名聲在外。
2021年8月24日,湖南直中醫醫院中醫婦科正式開科,這是株洲市首個獨立成科的中醫婦科。
創新不止這一點。今年5月7日,該科室還掛牌成立了保胎中心,這是全市首家以保胎為主的中醫特色病房。
「我們希望把中醫藥瑰寶發揚光大,幫助每一個想當媽媽的女性朋友懷得上、保得住、生得好。」提及創立初衷,劉玲如是說。
精準定位才能明確方向,找准優勢才能發揮優勢。自開科起,劉玲就將該科室的重點放在中醫優勢病種。為此,他們圍繞不孕不育、先兆流產、複發性流產以及月經病、盆腔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全力攻克。
她也為這個年輕的科室設立了一個「小目標」——將中醫婦科打造成株洲乃至全省有影響力的名科室。
與8000餘名患者成微信好友
「這種情況很正常,你不要太擔心。」「現在是保胎的關鍵期,你有什麼不舒服要及時告訴我。」
即使再忙,只要有休息時間,劉玲總會掏出手機,逐一回復患者在微信上的留言。
「當醫生的,要學會與患者交心,這樣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治療的依從性才會更好。」劉玲說。
愛與患者交心的劉玲已收穫了8000多名微信好友,每天能收到兩三百條留言,而她和她的團隊都會一一回復。
正是對患者的用心,讓她創造了許多生命「奇蹟」。
2021年,27歲的鄧女士和丈夫已備孕3年,遲遲沒有結果。這幾年,夫妻倆四處求醫,結果只得到一句:「你兩邊的輸卵管通而不暢了,自然受孕的幾率很低,就算懷孕也容易出現宮外孕,去做試管嬰兒吧」。
鄧女士和丈夫不甘心,嘗試了各種西藥、中藥乃至偏方,可仍不見效。正當鄧女士感到絕望時,住在株洲的親戚向她推薦了劉玲。
夫妻倆輾轉1000公里找到了劉玲。經過3個月治療,去年7月23日,鄧女士檢查發現自己懷孕了。一個陷入絕望的家庭就這樣迎來了新的希望。
不孕不育一直是生殖難題,劉玲卻直面挑戰。自2016年起,她就潛心研究輸卵管炎性不孕,並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等多項課題。針對該病,她成功探索出一套療效奇佳的特色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精準化的治療,為她們送去「好孕」。
從醫近10年,她已幫助近千名女性圓了「媽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