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醫|繼承「醫缽」湖南省名中醫王建湘的故事從恢復高考開始

2022年07月14日18:41:08 健康 1915

編者按:一脈知所有,一穴一針灸。中醫,博大精深,卻諱莫如深;中醫人,精耕博採,卻神秘莫測。中醫真有那麼神秘么?其實不然。中醫,可以走進千家萬戶;中醫人,同樣有溫度也有激情。紅網聯合湖南省中醫院推出《揭秘中醫》專欄,一同走進中醫人的人生故事。

揭秘中醫|繼承「醫缽」湖南省名中醫王建湘的故事從恢復高考開始 - 天天要聞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周曼 通訊員 陶艷長沙報道

高考是一代又一代學子命運的拐點,也是夢開始的地方。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三批湖南省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歐陽恆學術經驗繼承人王建湘的故事便從中國恢復高考開始。

1977年, 20歲的王建湘成為全國570萬考生中的一員,從此走進了湖南中醫學院的大門。「小時候,父母和鄰居們就鼓勵我,讓我長大當一名醫生,去救死扶傷。」王建湘說,作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子弟,從小耳聞目睹,覺得醫生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職業。對醫療這個行業是發自內心地嚮往!

基於信念,他抵擋住了金錢的誘惑

1982年,大學畢業,王建湘成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一位皮膚科醫生,師從中醫皮膚科泰斗歐陽恆教授。剛剛成為醫生的他,胸懷仁心濟世的大志,回歸當下,現實工作卻與理想有着很大的差別。

「醫生工作非常辛苦,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工作時間長,經常要上夜班。皮膚科醫生接觸的病人往往『慘不忍睹』,同時,收入也不高。」

讓王建湘更加困惑的是患者對年輕醫生的不信任。「患者心態不平穩,疾病就很難快速治癒。遇到長時間沒有好轉的病人,發脾氣、質疑我們的醫療技術也是常事,有種看不到未來的感覺。」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市場經濟開始繁榮,正是全國「下海潮」興起之時。當時,社會上流傳着「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順口溜。王建湘大學時一位最要好的同學成為「吃螃蟹的人」,去深圳做起了醫療器械生意。

「建湘,你辭職來深圳吧,和我一起干,一個月賺的比你一年的工資多,還比當醫生輕鬆。」每隔半個月,這位同學就會給王建湘打一次電話。

王建湘把自己的困惑告訴老師歐陽恆,提出了辭職下海的想法。

「醫生比其他行業有更長的醞釀期,做醫生,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歐陽恆以自己的從醫經歷為例,告訴王建湘,醫生是能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值得為之奮鬥一生的職業。

最終,對理想的信念戰勝了金錢的誘惑,王建湘選擇了繼續從醫。

基於操守,凡事躬行贏得患者信任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為一名中醫,想要獲得患者的信任,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份信任既包含對醫術和判斷力的信任,也包含對品德的信任。

王建湘與患者的信任,建立於他事事躬行的工作習慣。

1995年,來自湖南邵東農村的黃雲霞因為膿皰型銀屑病,慕名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醫,接診她的醫生正是王建湘。在此之前,她已經在湖南多家醫院進行治療,一直沒有好轉。

膿皰型銀屑病發病嚴重,死亡率高,至今發病原因不明,是一種臨床少見的疾病。

黃雲霞家中還有兩個上學的女兒,家中所有的開支全靠幾畝菜地。為了女兒的學費和妻子的醫藥費,黃雲霞的丈夫只能留在老家種菜,住院的黃雲霞全靠醫護人員照顧。

高熱期,黃雲霞每天吃藥的時間和頓次沒有規律,什麼時候發燒了,什麼時候就需要吃藥。為了讓她能及時吃上藥,也為了幫她節省一些費用,王建湘自己在病房為她煎起了葯,每天還與護士一道為她全身塗藥。

「黃雲霞剛來醫院的時候,高燒不退,無尿,全身都有綠豆大小的膿皰,並且脫皮發紅。」談起患者當年的情況,王建湘記憶猶新。他採用支持療法,提高抵抗力。高熱期主要為清熱解毒,退熱期,用滋陰清熱的葯,恢復期,益氣健脾,幾個月後,黃雲霞逐漸康復。

出院後兩個月,黃雲霞病情複發,再次入院,但這次的病情沒有第一次嚴重,很快康復。

隨後十來年中,黃雲霞每年都會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請王建湘為她診病。她對王建湘的信任,也在這漫長歲月的相處中,日益堅固。

「近幾年,黃雲霞沒有再到醫院來了。她的大女兒現在長沙工作,我們每年都會聯繫幾次,問問她現在的情況。」王建湘說。

「許多人對職業目標的理解只是賺錢,但醫生不能只為賺錢,而應該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依然堅定地追求利他的職業價值。明白利他即利己、助人即助己的道理。」王建湘認為,富有同情心是醫生必需的情懷,有悲憫之心,多花一些時間給予病人精神上的理解與支持,和病人共情,獲得病人的信任,才能稱為一個好醫生。

基於情懷,施援汶川詮釋「醫者仁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在這場大災難面前,所有人的心都為一個個生命而緊緊連在一起。王建湘對自己說,我要去汶川,做一個醫生該做的事情,那裡需要我!

地震後第二周,湖南組建緊急醫療救援隊前往汶川,王建湘如願以償。

十幾天不洗澡不刷牙,漏雨的防震帳棚無法入睡,一天三頓都吃壓縮餅乾……這或許是包括王建湘在內,每個親歷汶川地震的醫療人員生活的真實寫照。

「地震過後,汶川氣候潮濕、雨水很多、蚊蟲肆虐,衛生條件也差,很多人本來皮膚就有外傷,問題越來越嚴重。」每天,王建湘要看上百個病人,沒有檢查設備,中醫的望、聞、問、切基本功,在這裡至關重要。

一天,到了中午一點,王建湘送走最後一個病人,發現帳篷外面站着一對父子,衣衫襤褸。孩子只有八九歲,露出的皮膚上長滿了紅斑。

經過交談,王建湘得知,孩子叫小喬,一直有皮膚病,用了很多葯也沒有好轉。地震後,小喬的皮膚病更加嚴重了。但這個貧困的家庭一日三餐都有困難,再也拿不出錢來為孩子治病。低頭不語的小喬,觸動了王建湘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默默地將自己的中餐遞給孩子,把錢包里所有的錢都掏了出來……

在汶川的日子,王建湘每天都為小喬親自上藥,還送了他很多藥物,手把手教小喬的父母如何治療。

他離開汶川時,父母帶着小喬,一同來為他送行。平常沉默寡言的小喬,對王建湘說:「叔叔,我將來也要當醫生,像您一樣。」

「渡人是一種胸懷,用善意溫暖他人;渡己是一種修養,在人生路上不斷完善自我。」王建湘認為,渡人就是渡已,多一個人行善,這個世界就多一些溫暖。作為一名普通人,不一定要捨生取義。醫者仁心,一言一行皆可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暑了吃退燒藥降溫?體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別信這些「熱流言」 - 天天要聞

中暑了吃退燒藥降溫?體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別信這些「熱流言」

中暑了能吃退燒藥降溫嗎?空調是不是一會兒關一會兒開更省電?梅雨季節,千萬別被這些「熱熱」的科學流言左右了心智。6月科學流言榜出爐,都是些初夏人們關心的事。 中暑了可以吃退燒藥降溫? 流言:中暑和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一樣,只要吃退燒藥降溫就會好。 真相:人體的內部體溫是由大腦中的下丘腦調節的。下丘...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林製藥事件健康受損者仍處於慢性腎病狀態 - 天天要聞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林製藥事件健康受損者仍處於慢性腎病狀態

6月30日,日本腎臟學會在橫濱市舉行會議。圍繞小林製藥公司含紅曲成分問題保健品事件,該學會公布了對206名被認定因服用相關保健品而出現健康受損狀況的消費者的調查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其中不少人的腎功能沒有完全恢復。此外,在部分案例中,健康受損的消費者在住院後身體逐漸衰弱,最終死亡,疑似為相關保健品導致的死亡...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衛士訓練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衛士訓練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

圖說:中山醫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楊浦行專場活動舉行 主辦方供圖(下同)今天,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楊浦行專場活動舉行。這次活動是全市首個由醫學科普研究所牽頭,聯合多方力量共同開展的跨界融合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項目...
造福鄉親!溫朝陽教授在阜南縣設立名醫工作室 - 天天要聞

造福鄉親!溫朝陽教授在阜南縣設立名醫工作室

大皖新聞訊    6月30日,阜南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鬍允凱為阜南縣人民醫院「溫朝陽教授名醫工作室」揭牌。即日起,北京大學國際醫學院超聲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溫朝陽將利用節假日來家鄉開展義診,而且每月不低於一天。溫朝陽是一位從阜南縣走出去的醫學博士,深耕血管超聲、心臟超聲、淺表器官超聲及介入超聲領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