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2022年07月01日15:07:15 健康 1692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官方頭條號

2022年6月24日12時,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趙育潔帶領的醫療團隊,為一位兩度腦栓塞心房顫動卵圓孔未閉的中年患者成功實施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 FLX)植入+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 FLX)作為國內首批進入臨床使用的新技術,將為中原地區房顫患者的卒中預防帶來更加多元的治療選擇。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據趙育潔介紹,患者孫先生49歲,間斷心悸2年余,直至半月前突發右側肢體偏癱伴失語,就診於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腦梗死」,給予溶栓治療後右側肢體偏癱及失語癥狀緩解,進一步完善檢查未發現腦血管異常,但心電圖提示「心律失常 心房顫動」,遂口服抗凝葯等治療。然而禍不單行,1周前孫先生再發左側肢體乏力,轉入我院急查頭顱MRI示:雙側島葉、額、頂葉及右側顳葉、右側側腦室旁多發腔隙性腦梗死。進一步檢查除合併房顫外,孫先生尚存在卵圓孔未閉(右心聲學造影及發泡實驗均提示最強級別)合併房間隔膨出瘤。年輕的孫先生和嚴重的「老年病」,讓趙育潔團隊不得不認真探討孫先生房顫和卵圓孔未閉的進一步治療。經過藥物治療孫先生肢體肌力恢復正常,一般情況明顯改善,術前左房肺靜脈CTA未及血栓,經神經內科會診,結合孫先生及其家屬意願,趙育潔團隊決定針對孫先生在心腔內超聲(ICE)指導下行微創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孫先生情況特殊,趙育潔團隊術中嚴密監測,趙育潔親自操刀,用更短的時間為其放置了國內首批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隨後進行了導管消融術扭轉房顫為正常人的竇性心律,最後將本有房間隔膨出瘤、卵圓孔未閉的孫先生進行了卵圓孔未閉封堵術。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導管技術,在全球已經發展了20多年,是很成熟和安全的技術。左心耳封堵術是微創治療,為目前國際上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腦梗塞的前沿解決方案,能夠從源頭上解決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在全球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房顫導管消融術中孫先生恢復竇性心律

據了解,在中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而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是普通人的五倍,高達20-30%。與其他原因導致的卒中相比,房顫導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複發率」的特點,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而非瓣膜性房顫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又與左心耳有關。

針對房顫患者容易在心臟左心耳內產生血栓並引發腦卒中這一難題,通過封堵左心耳,幫助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有效預防腦卒中的發生,並幫助患者擺脫對口服抗凝藥物的終身依賴。作為房顫卒中預防的創新「利器」,自2002年首次應用於人體至今,在全球完成了逾20萬例手術,在中國完成了近3萬例手術。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孫先生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 FLX)置入

「2008年開始房顫導管射頻消融手術,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每年有1600例左右,房顫導管消融每年600餘例。隨着篩查手段的提高,比如腕帶、手錶、長程心電監測,以及重視程度的提高,房顫手術的人數逐年增加。」趙育潔介紹說。「相對於第一代的左心耳封堵器,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 FLX)優勢明顯。手術安全性更高,不容易出現心耳穿孔,心包填塞;封堵後的密閉性更好,操作更簡單,手術易被掌握;封堵後更穩固、不易脫落;對複雜心耳也能進行封堵;能減少和器械相關的血栓發生率;操作流程簡化,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孫先生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 FLX)+卵圓孔未閉封堵傘置入術後

對於房顫病人,如何預防?趙育潔建議一定要減少一些刺激性飲食、茶、酒之類;血脂水平比較高,吃飯口味比較重、體型比較肥胖、容易打呼嚕的患者等可以考慮減重,改善睡眠呼吸暫停、降血脂,這是預防房顫的上游治療。

據了解,孫先生術後返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復順利。

國內首例!我院成功完成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着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發佈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佈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佈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佈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