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

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孤獨症患者是殘疾人中最困難的群體,經過許多年以來的倡導和宣傳,公眾對孤獨症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知道孤獨症並不代表對孤獨症有正確的認識,接納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一直說孤獨症是一種不同,也是一種殘疾,更是一種障礙。而障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的不接納、不包容甚至排斥造成的。

當偌大的校園容不下孤獨症兒童一張書桌,當新少年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步履維艱,當親人不在,成年孤獨症人士無依無靠,接納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倡導的過程。

孤獨症作為相對於"社會正常人"的"神經發育偏差"大框架下來說,也許欣賞甚至感謝他們的存在也不為過。就像有個"神經正常研究院"調侃說的,所謂的"社會正常人"就是"神經正常綜合症"人士。他們表現為"無法容忍特立獨行、以及經常性的說謊欺詐"。為了達到目的,為了流量變現,不斷刷新底線,不擇手段等等。

和這樣的"社會正常人"相比,孤獨症人士不管能力如何,他們大部分至少是誠實和善良的,不會"社會正常人"那種爾虞我詐,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欣賞。

漢斯.阿斯伯格納粹德國服務,將阿斯伯格人士診斷出來,作為對社會沒有價值的群體而消滅,到如今媒體報道的不斷發生的殘害孤獨症兒童的事情,生存一直是孤獨症群體的一個挑戰。普通兒童家長拉橫幅抵制孤獨症兒童入學,社區居民拉橫幅抵制孤獨症家庭入住。

"社會正常人"祝"聖母婊世世代代生孤獨症"和孤獨症家庭最終是"一群窮鬼帶着一群傻子",南方甚至某地出現"孤獨症清零"這樣的噱頭。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孤獨症群體的的確確是在苟延殘喘。

對於孤獨症群體,對於所有神經多樣性群體,他們的茁壯成長,他們的成功並不完全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也不完全是他們自己的態度。他們當然可以也應該努力,可以也應該抗爭,但是他們的成功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的選擇。是整個社會的態度。

今年3月,為了給大齡孤獨症患者尋找"全生涯服務,全方位關愛"的有效途徑,我最崇拜的"公益大叔"連祥工老師攜18歲的孤獨症兒子吳朋陽聯合多家社工機構、康復機構、助殘志願服務組織發起了"關注孤獨症鹿邑一鄭州走播倡導暨河南省首屆社工關愛孤獨症宣傳月。

3月20日至4月20日的大型公益活動,3月20日在周口鹿邑縣AAAA級景區明道宮弘道苑正式啟動。3月30日在鄭州大學南校區體育場隆重舉辦"2024年關注孤獨症點亮藍色全國聯跑(鄭州站)大型公益活動"。活動現場啟動了"N+1大齡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

在此,我發出如下倡導:我們大家手拉手,心連心,動員N多力量,廣募善款,給予"N+1大齡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確保項目可持續發展,幫助更多困難孤獨症家庭。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孤獨症,關愛星星孩子,你我同行,謝謝您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