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靠講道理的心理諮詢,非但沒治癒抑鬱,反而「致郁」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人民日報前兩天發表了一篇心理諮詢的亂象,很多人抑鬱焦慮來尋求心理諮詢幫助,但很可惜花了一小時上千的諮詢費卻被灌了一肚子雞湯。問題毫無解決,自己反而更加抑鬱了。

還有一些情感挽回機構更是肆無忌憚圈錢,之前一個來訪者和我講自己和女友分手後不甘找了一家心理機構,諮詢師卻推薦他5000元的套餐,聲稱幾個月幫他挽回,在自己情緒低落的時候,諮詢師簡單粗暴地把諮詢者的問題歸於心情不好、鑽牛角尖或者抑鬱症等,還有一些平台重點是銷售、盈利,不關心如何真正為來訪者解決問題。

心理諮詢證書的亂象

當下很多視頻平台大力推廣一些心理諮詢師培訓證書,聲稱這些都是「國家認可」等同從業資格,並且更誇張的是零門檻,高收入,只要有這個證書就可以從業。

事實上,自從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諮詢職業資格認證之後,已經沒有由政府主導的統一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了。這些證書充其量算一個培訓證明,毫無從業資格。

例如當下某科院的證書推廣的最好,很多學員以為拿上這個證書就可以從業,事實上這個證書不是從業資格證書只是培訓證明而已。

報考條件一般只需滿足「專科以上學歷,年齡在18歲至65歲之間」,收費從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一家培訓機構的銷售人員稱,很多學員都是零基礎,無心理學專業背景。

如今,心理諮詢已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2.9億。

「心理諮詢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一名合格心理諮詢師的系統培養過程和醫學臨床專業碩士類似,需要接受250小時臨床心理實踐和200小時專業督導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終身接受繼續教育和倫理監管。」心理學者鍾傑說。

心理諮詢是講道理嗎?

很多抑鬱症患者最難受的就是在自己發作的時候,很多人會告訴自己一些正確且無用的大道理。例如你就是心眼小,要想開點類似的話。

我們在講道理的時候為什麼總是遭受對方的抗拒和排斥甚至憤怒,究其原因最大的問題在於說教本身,缺乏對當事人的感受關注。

人活一生誰還不懂一些道理,如果能靠道理活,這個世上就沒有有問題的人了。就像那句經典台詞:「懂了很多道理依舊活不好一生」。

講道理的本質,就是以絕對正確的方式進行意識糾錯。它隱含着一種,你錯了,我是對的,你要聽我的。

專業的心理諮詢絕不會給來訪者灌輸一大堆心靈雞湯,倘若靠講道理的話,來訪者並不需要花大價錢來尋找心理諮詢的。

顯然,講道理和心理諮詢有本質區別。

心理諮詢關注的是來訪者,關注的是人本身,為什麼大眾願意尋求諮詢師諮詢,是因為諮詢師給予來訪者最有用的幫助不是講道理,而是從來訪者分享的信息里,提出一些啟發觀點,引導來訪發現自己的問題,從混亂迷惑中找到答案。

隨着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基本生存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心理和精神問題越來越多,在擴大心理諮詢服務供給上發力,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都能便捷地找到靠譜的醫生或諮詢師,才能更好呵護公眾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