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和強迫症,靠自己可以嗎?

文|袁運錄

題主:強迫症將近二十年了,就這樣跌跌撞撞的過來了,時好時壞。這幾年,尤其是這幾個月,焦慮的厲害。19年冬,去醫院心理門診治療,開的舍曲林和坦度螺酮,再加上心理輔導。剛開始的一年,確實有效果,後來就感覺效果一般了。吃了兩年,我自己慢慢停了。心理輔導也早就不去了,感覺沒啥說的。可能心理諮詢師是異性,心裏最隱秘的,關於性方面的困擾不好意思說。我最近焦慮的厲害,給家人說,家人就是建議吃藥,但我不想吃藥了。我總覺得藥物有副作用,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這些年,看過很多心理醫生,除了收費很高,幾乎沒什麼作用。我想自己去看一些知乎上的文章,又有點看不下去。我想知道焦慮症和強迫症,單靠自己,可以嗎?

答覆:

我是《強迫症原理與康復》(河北科技出版社.2022)一書的作者。下面我根據書里的內容答覆您的問題。

強迫症是一種我執我痴的神經症類症。

除非得到外援,沒有一個患者能靠自己拼出一條血路來,哪怕耗費一生心血。

器質性疾病,還可以久病成良醫。

然而,強迫症人,病得越久,越糊塗,越迷失於自我——一頭走到黑。

神經質類症患者(強迫症、焦慮症、社恐症、口吃病等等),都認為自己的思想沒有問題,只是方法沒有找到。因此他們永遠在外求(而不是內求)的路上,他們永遠追求不焦慮、不強迫的方法。

當然他們一個個都作繭自縛,被強迫症牢牢纏住了,不可自拔。越掙扎,「死」得越快、越慘!

藥物雖然可以讓人腦停止妄想,但這種麻痹神經的做法,無疑不能治本,卻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窮思竭慮、海闊天空的妄想是糟糕的,而藥物是阻斷胡思亂想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就好比帶一個淘氣娃,最省事的辦法,就是讓其服用安眠藥,從天光睡到夜晚,十分安靜。但結果會如何呢?不說你也知道。

除了藥物,還有別的方法能治癒神經症嗎?沒有!因為神經症的病根不在無意識層面。

雖然我們會因強迫和焦慮無法自控而感到痛苦和憂傷,但我們的痛苦憂傷只是客觀現實和我們的思想認識共同的結晶。就像地下溶洞里千奇百怪的鐘乳石,這些結晶體就好比我們的潛意識內的東西。

雖然它們神秘莫測,但都是客觀現實和我們的思想意識共同形成的。

這意味着溶洞內千奇百怪的東西,只是思想意識和客觀現實的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治病一定要治因。

強迫症的根本原因是不受無意識層面的東西,而是思想層面的東西。

客觀現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當客觀現實和我們的主觀意願不合的時候,我們都想改變現實環境,而不去改變自己。

誠然,有時候,我們確實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改變客觀環境,但我們只能以一顆平常心去做:能改變客觀現實,當然最好;倘若無法改變或者很難改變,我就應該適可而止,適應客觀現實。

如此,我們才不會耽誤時間。畢竟趕路要緊,前面還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去完成。

正常人遇到煩惱,認為是正常的,因而抱着一顆平常心去對待:能消除煩惱就消除它,暫時不能消除,先帶着煩惱去生活。而神經症患者就不同,非得斬盡殺絕,不消滅煩惱,決不收兵。每次達到目的後,強迫症或焦慮症都得到了強化。

這個強化不僅只是目的得到滿足,更關鍵是事後「評價、討論、自責、騷動」等系列操作,讓強迫症和你的焦慮症更上一層樓。

然而這一波操作,沒有人會覺得有錯,反而認為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人們不知道,神經症、抑鬱症都不是客觀性問題或器質性疾病,而是主觀心理問題(或引起的生理紊亂)。這種心理問題之所以久治不愈,越治越嚴重,越治越糟糕,是因為它們都是「反習慣」(請參閱《強迫症原理與康復》袁運錄、袁澤宏、河北科技出版社.2022)。

生活中常見的習慣(比如說髒話的習慣、吸煙習慣、走路習慣等),都是順向習慣,而失眠、強迫症、焦慮症、口吃症、社恐症等等,都是反習慣。

習慣越努力越好,反習慣越努力越糟糕。所以強迫症患者,想通過自己個人努力是好不了。

如何走出神經症的迷宮?

一定要採用反邏輯,逆思維的思路去對付。

就像黑暗的山洞迷路,如何走出來?

大家都會舉着火把吧?但結果都走不出來,困死其中。

扔掉火把,讓自己的眼前黑暗,只有這種反邏輯逆向思維的做法,才能讓迷失的你,真正走出黑暗。

能發現這種思維或思想格局的人,非常不容易。需要大智慧,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當年(1988年),我得到恩師張景暉16天的指導後,豁然開悟,走出了十多年的口吃病和強迫症。

能發現自我(思想有問題)的人是覺悟者,在古印度被稱為「佛」。

可見一個人能發現自身的問題是多麼難!因為人是萬物精靈,每個人從出生起,都以為是世界的主宰,認為自己是世上最聰明的人。

所以在朝氣蓬勃、花樣年華的時候,很多人都夢想着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於是知書達理,奮發圖強。

但到了而立之年,方覺得世界之大,變化之快,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於是人的理想和追求從太空降落了,此時只想自己干一番事業,為國家為社會,創造財富,發揮光彩。

然而,到了不惑之年,人又覺得,江湖險惡,社會複雜,心血來潮,稍不留神,就會馬失前蹄,上當受騙,此時人開始收心斂性,對外部刺激和誘惑不再引起衝動。人開始學會思考,開始明白一點「道」。

這個年齡,很多人已經作了爺爺奶奶,也開始漸漸反省自己,避免再犯從前的錯誤。

以前在做爸媽的時候,還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兒女,總是把責任推給身邊的人,總是以為別人擋了自己的路,讓自己一事無成。

現在抱了孫子了。為了孫子的健康,做了爺爺奶奶的我們開始正視自己,重新審視自己,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開始改造自己,修心養性。

生活就是鏡子,有彎曲的鏡子,也有平整的鏡子。

彎曲的鏡子,讓我們變得高大上,繼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平整的鏡子,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繼而默默無語,引起警惕。

社會就是教材,有正面教材,也有反面教材。

身邊那些賢達之人,英雄模範人物就是正面教材。反之,那些雞鳴狗盜之輩,就是我們的反面教材。

優秀人物讓我們敬仰和學習,向他們看齊。壞人壞事,可以讓我們引以為鑒,少犯錯誤。

總之:要走出焦慮症、強迫症,不是靠自己瞎折騰,而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空想。

必須向生活學習,拜生活為師。

見賢思齊,向領悟者學習,但千萬不要被人牽着鼻子走。

方向大於方法。方向是選擇,方法是行為。

多看看我的文章,或許可以讓你早日醒悟,走出強迫症的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