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青春期的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把叛逆當「敵人」,錯過與孩子調整親子關係的最後時機。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1、情緒容易敏感。
2、溝通困難。
3、容易沉迷手機。
今天的孩子6、7歲就開始跟父母去對抗了,那麼這些都是來源於哪裡?
難道孩子真的一生下來,他就是這個樣子嗎?
作為家長我們如何陪伴孩子走過「叛逆期」?
1. 叛逆是一個信號,它是在提醒家長。
孩子內心情緒的痛苦,已經到了極限!父母需要學習新的方法,幫助孩子減輕情緒的痛苦!此時,如果父母自己的溝通方法沒有進步,反而採用高壓政策,就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痛苦!
我們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答案是:往孩子的心裏說話。
①多傾聽
給耳朵:「嗯、哦,這樣啊」
目的:讓孩子多說點,我們少說點。
②多理解
給感動:多懂一點孩子此時的心理和生理的變化
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孩子的身邊,從小事創造一點讓孩子感動的事
③多尊重
給做主權利:「兒子/女兒,你怎麼看?媽想聽聽你的建議。」
2. 讓孩子捲入夫妻戰爭。
很多家庭中,夫妻之間喜歡互相指責、互相抱怨,總想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這樣的溝通模式,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導致孩子無論站在哪一邊,內心都很痛苦。
夫妻吵架,為了讓自己能夠在婚姻的衝突當中,獲得贏的感覺,於是,讓孩子變成了幫凶試圖拉孩子對抗自己的伴侶,孩子被迫站隊,面臨兩難的選擇。
同時,孩子也學會了指責父母。時間一久,就容易出現叛逆、抱怨、厭學、磨蹭等問題!
沒有好的夫妻關係,沒有家庭氛圍,哪有健康的孩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3、挫折教育
很多父母把「挫折教育」理解偏了,用打擊、懲罰、壓制、逼迫的方式,試圖把孩子培養的堅強有力。
——結果,很多孩子不僅沒有更堅強,反而自尊心和價值感被嚴重踐踏,表現越來越差。此時,有的孩子就會放棄或不想上學,有的孩子,就直接抑鬱!
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面對挫折後是夠有恢復能力,是否擁有無所畏懼的自信。本質是培養孩子尋找快樂的能力,讓孩子在挫折面前始終保持樂觀積極。
培養孩子越挫越勇心態的前提是什麼?
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產生激勵,孩子越喜歡誰,誰對孩子的影響力就越大。
4、孩子早戀
其實,孩子不是「找戀」而是「找愛」。
孩子在家裡體驗到的溫暖和安全感越少,就越容易「早戀」。
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前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步入青春期時,就有可能早戀、厭學…
一個男孩子童年階段跟父母關係不好,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會爆發,早戀、網癮、逃學……
5. 長期忽略孩子的情緒
如果父母長期忽略孩子的情緒,不傾聽、不理解孩子的情緒,就會導致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孤獨!孩子內心越孤獨,就越容易轉移到電子產品上,最後就會出現網癮。
孩子叛逆期出現的問題,根源就是:
親子溝通長期無效!父母沒有更好的方法,跟孩子進行心靈的連接!
——與其抱怨孩子,不如先成長你自己!
只有父母先成長了,孩子跟父母溝通時,能夠體驗到足夠的愛和溫暖,所有青春期存在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治!
有些父母,試圖用暴力解決孩子這些問題,結果,導致孩子更加對抗!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後的機會,抓住這個黃金期。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因材施教的父母,成為教育自己孩子專家的父母。
互動話題
當你因為沒耐心對孩子發火時,孩子一般是什麼表現?
評論區留言優先解決教育困惑
關注庄導,蛻變從這開始
養育孩子的困惑,經營家庭的酸甜苦辣,我們都懂,庄導陪伴千萬媽媽一起抱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