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方法告訴你,如何修補性格缺陷,給被自我懷疑焦慮困擾的人們


丁小小的分享:喜歡點贊關注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知道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下面我將說一說,行為策略與父母以及其他人的相處帶新的模式

行動是改變的開始,會帶來新的人生選擇,不僅要換個角度看問題真正的自由要靠我們改變自身的行為。

在我們不斷揭開傷疤並對痛苦的童年經歷做深入探究中,希望通過這些方法那你將能重新定義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價值。

擁抱自己內在小孩,修補原生家庭所帶來的性格缺陷。

一、不要被表面的原諒所「欺騙」。【很多時候原諒和忘記,意味着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

在原諒傷害自己父母之前,先理清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出來,不要弱化或者抹殺曾經遭受的傷害。並且讓他們承認所發生的事實,承擔其責任,並顯現出補償的意思,這樣的原諒才有意義。

二、了解錯誤觀念 、消極的感受以及自我破壞的行為之間的聯繫。

審視自己內心的感受【恐懼、快樂或痛苦;順從還是對抗都是糾結關係引起的漸行漸遠】;質疑那些隱藏在你腦海中的錯誤觀念和自我毀滅的行為,將他們拋棄,擁有真正的自我。

三、自我界定【不受他人的影響,自由地擁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為】

當你做好義無反顧地改變自己時,要忍受他們對自己的不滿,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保持自我情感的完整性,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並不意味着自私自利】另外要學會使用非辯護性回應攻攻擊——撤退——防守——升級」【很遺憾,我不贊同;抱歉讓你傷心了等等類似的反應】還有表明立場、不要說我不能等來做出內心最真實的回應。

四、認清主要責任,不要再自我懲罰

當責任歸位於應負責的人的,就會對那些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痛苦和這些痛苦的始作俑者充滿憤怒。而這些壓抑的憤怒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不加以控制就會帶有毀滅性。【有效管理憤怒的方法:允許自己憤怒,不要壓抑;合理表達自己的憤怒;增加自己運動量;將憤怒轉化為自我定義的動力源泉等】當然責任歸於父母,並不是讓你將自損行為的責任全部一腳踢開,也不是鼓勵你抱怨「全是他們的錯」。

五、做好與父母對峙的準備【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懼】

對峙父母不是為了報復懲罰他們,而是告訴實情,克服面對他們的恐懼,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將這些轉移到自己配偶或者子女身上【畢竟沒有歸還的,就會轉移】

與父母對峙可以通過:寫信、面談等方式,當然內心要堅定,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陳述事實,提出訴求與期望。

比如父母的反應:

根本沒有這種事【你的回應:你不記得並不代表事情沒有發生過】

我們已經儘力了【你的回應:我知道你的日子很艱難,我也想相信你不是故意傷害我的。但是我想要你明白,你處理自己問題的方式真的傷害了我】

…………

當然還有父母會說斷絕關係等,但你依然要勇敢堅守自己的堅持。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對峙期間或者之後,就算你的父母憤然起身棄你而去,或者計劃被中斷……你仍然做到了。在往後的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不會受限於之前的角色關係。、

六、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找專業的心理醫生來幫助。

有毒的和健康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家庭成員作為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個性、個人責任和獨立,鼓勵孩子發展自我的滿足感和自尊心。有毒的家庭體系壓制每個家庭成員的個性,製造混淆不清的個人界限,不分彼此,必須保持思想和行為與有毒父母保持一致。這樣的家庭面對危機會拒絕面對、諱莫如深或者胡亂責怪。

當你打破舊的家庭模式的循環時,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你的孩子或者以後家庭塑造一個更好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