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應:凡事過猶不及

每天學習一個效應定律,每天給自己一個堅持的理由,每天前進一小步。


上學時,最怕老師拖堂;工作後,最怕領導講話。

啰哩啰嗦,沒完沒了,讓人受不了。

這種因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度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起源於馬克·吐溫

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求捐演講。開始的時候他覺得牧師講得非常好,想捐款。但是聽的時間越長,越是不耐煩。最後非但沒有捐款,還順走了2塊錢。本來想去做件好事,可是別人就是不給機會。


一堂課45分鐘,到下課還沒把重點講完,這老師上課前根本就沒好好備課。為什麼要把一節課設定為45分呢?其實就是為了避免出現「超限效應」。

凡事都有個限度,過猶不及。

水澆多了,淹死;

肥施多了,燒死;

飯吃多了,噎死。

生活中到處有超限效應:

工作就怕沒重點

歷史上就有過因奏摺太長被打的人,這人就是明初的茹太素

他每次奏摺都很長,有一次太長了。朱元璋都懶得看,叫中書省的王敏念。王敏念了2萬多字,還是沒念到重點。朱元璋忍不了,把茹太素叫來臭罵了一頓,讓人拖出去重重地打。宋濂求情說:茹太素一片忠心,望陛下三思。朱元璋又耐着性子看了看,發現他提了五條建議,都還不錯,可是這五條建議總共才500多字,其它的全是廢話。

感情就怕翻舊賬

人都不喜歡欠賬,舊賬如果能清早清了,翻舊賬就是在揭瘡疤。

比如對方曾出過軌,以後每次兩人鬧矛盾就提這事,沒完沒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不想背着個包袱,被壓得喘不上氣。

你當初如果接受不了,就直接分了;既然接受了,就不要去翻舊賬。

就事論事,盆就說盆,罐就說罐。

有了爭執,拉扯過去的事,只會把矛盾扯向更深。

教育就怕愛嘮叨

現在都講「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要避免反覆批評和反覆表揚。

說多了,孩子就一臉不耐煩,甚至頂嘴,開溜。

那種沒營養的話,千篇一律地說,就變成了嘮叨:

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

不好好學,將來就得去搬磚;

XXX考了100分,你看看你......

這不是教育,是想把人逼瘋。

如何避免超限效應:

1、明確目的

2、不能以自我為中心

3、要注意方式方法

4、做事要把握「度」

5、經常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