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抑鬱症的另一個名字叫:心靈癌症

高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也不斷加劇,人們被看不見的力量裹挾着步履不停。伴隨着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很多人更是多了一份迷茫,隨之而來的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精神健康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精神類疾病正在成為嚴重危害當代人心身健康的隱形殺手。

根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抑鬱症人數超9500萬,這個數據是十分令人震驚的,並且有大批不願意就醫的人數,實際上的抑鬱症人群數量可能會更多,抑鬱症早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了「疙瘩」,長期無法解開,那麼抑鬱症便會像「瘋狗」一樣,一旦咬住就很難會被放開。這便是強大如丘吉爾,有名如張國榮,也無法擺脫抑鬱症的原因。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在自傳里說道:也許幼年時弱小被欺辱的經歷,早已在他的心裏植下了病根,作為英國首相的他不可能去找到那些兒時欺負他的人「報復」回去,所以他的病終其一生也無法擺脫。

丘吉爾一度不敢靠近月台站立,因為從月台上一躍而下的衝動,時刻縈繞在腦子裡。可見,幼年的經歷對於這一生的生活狀態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在現代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如果有焦慮或抑鬱傾向的問題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在《你是對的》這本書中講到,在面對抑鬱症患者,首先且關鍵在於共情。本書作者鄭惠信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師。

鄭惠信曾和一萬多位來訪者進行交流和面對面的諮詢,幫助他們疏導心理問題。近15年來,她與社會上壓力較大的人群如公務員、企業高管、教師、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等暢談心事,也在那些無人關注的角落陪伴治癒着那些受創傷者。

在韓國著名的「世越號」沉船慘案發生後,她立刻遷居安山,成立「友鄰治療空間」,全力協助「世越號」遇難者家屬的心理治療。此外,她還與首爾市政府共同推進療愈計劃——「你我都需要母親」,向市民傳播共情的力量。

她還協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成立「真實的力量」社團,並發起團體心理治療,還為在雙龍汽車公司遭到惡意解僱的員工及其家屬成立了心理治療空間「Warak」。

她把30多年累積的助人經驗總結為三句充分表達共情的話,核心要點就是接納對方的情緒,準確描述對方的感受,給予反饋式而不是評判式的傾聽。如果能深刻了解這三句話的真正意義以及使用方式,我們將在自己的人生和與他人的關係中,邁向更好的階段。

共情的第一要素:傾聽

曾經看到過一本書《傾聽的力量》,記得作者就是強調禁止過多地表達自我,而是要「非常高興地傾聽」。她認為真正掌握傾聽術的人,將更加敏銳地洞察人心,了解對方,交上朋友,獲得信任。

被信賴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我們只有通過傾聽去了解別人的故事,並理解他們。作為心理醫師,作者講述了她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從聆聽人們內心的聲音開始。她聆聽他們的人際關係問題、生命與內在的矛盾、慾望與創傷等等。而這些人也不是登門找她講述自身癥狀的患者,作者把他們當人願意分享他們生命中的一些事甚至一切事。所以傾聽帶來的效果可想而知。

影響人心的最根本因素:創傷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主人公就有一個十分不幸的童年,她在一個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的地方度過,那裡沒有讀書聲,只有起重機的轟鳴。不上學,不就醫,是父親要他們堅持的忠誠與真理。父親不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聲音,他們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惡魔。但是主人公強迫自己不斷地學習及深造,堅信但凡不能殺死自己的,最終都會使自己更加強大,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終於走出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影與困惑。

其實任何人都有創傷,也有某些比別人更敏感的心思。對於受創傷者而言,他們比世界上任何一位患者都承受着更致命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他們需要與自己首先展開一場激烈甚至是慘烈的心理戰,才會袒露自己的傷口

療愈的核心:共情

共情是什麼?在《共情的力量》中告訴我們,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並相應地做出回應的能力。但是共情具有兩面性,它既可以用來助人,也可以用來害人。共情就像海浪一樣,有時候溫柔輕撫,轉瞬間又兇猛惡毒。

在《你是對的》這本書中,作者所說的共情是體認到「界限」的共情。作者將這個界限分明、立體的共情,在書中做了詳細探討,她認為這個共情就像是家常飯一樣的治療方式。只要徹底了解了共情,我們就會像觀看白紙化為白鴿的魔術一樣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