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可能與這3個習慣有關。現在除掉他們還不晚


每個人遇到抑鬱症的方式可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吃甜食,有些人喜歡睡覺,有些人可能喜歡聊天話多,也有一些人總刷視頻等。

接下來小編分享幾個可能與抑鬱症有關的生活方式因素。

吃上癮讓你欲罷不能

甜食真的能緩解我們的壞心情嗎?

實際上,精製糖(大米、麵粉、白糖、冰糖、紅糖、蜂蜜、麥芽糖漿葡萄糖漿玉米糖漿果葡糖漿等。)這些甜食中所含的糖分,如果食用會使我們的血糖迅速升高,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容易導致與快樂有關的神經遞質(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缺乏。

換句話說,吃甜食不會讓我們更快樂。那為什麼吃甜食會有滿足感?

這項發表在《營養學評論》年刊上的研究指出,這些高熱量的糖果不僅誘惑我們的味蕾,還會增強我們的食慾。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強迫性地」吃下它們,就像成癮藥物會干擾大腦的動機和尋求獎勵機制(更快樂)的腦迴路一樣。

如果我們經常吃甜食,大腦中獎賞信號的強度和傳遞速度都會增強。如果我們過量食用這種超加工食品,會讓我們越來越想吃(成癮行為)。

在大腦掃描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吸毒者和被診斷為飲食成癮的人中發現了類似的神經活動模式。

教授指出:「超加工食品一直是導致全球肥胖、飲食相關疾病和健康不良增加的關鍵因素」。

此外,發表在《自然評論內分泌學》上的另一項研究指出,攝入含糖飲料(指含有卡路里的甜味劑,如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濃縮果汁和澱粉糖等。)與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風癌症等疾病有關。

前面提到的甜食就是超級加工食品之一。其他也會讓我們上癮,對身體有害的食物有:碳酸飲料、甜飲料、巧克力、糖果、速食湯、麵包、薯片、餅乾、披薩、調味酸奶、漢堡、即食麵、香腸等。

經常刷社交媒體,心情低落的時候。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打破了溝通與交流的界限。它不僅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方便快捷,也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喜怒哀樂。

究發現,社交媒體的使用可能與抑鬱癥狀評分的增加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5395名18歲及以上成年人的數據。這些人一開始並沒有患抑鬱症,抑鬱篩查量表第一次篩查得分在5分以下。

在參與者使用一個照片分享應用程序、一個大型社交媒體平台和一個短視頻應用程序一段時間後(該調查是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之間進行的),研究人員發現,482人(8.9%)在第二次篩選中得分較高(顯示輕度抑鬱)。

具體來說,使用這三個應用程序分別與自我報告的抑鬱風險增加53%、42%和39%有關;而且排除其他社會因素後結論還是穩定的。進一步分析表明,社交媒體使用和抑鬱症之間的關聯與年齡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數據可能存在一些錯誤。比如沒有統計社交媒體的使用內容,參與第二次調查的群體只佔總數的一部分等等。

社交媒體使用背後的心理動機、行為和情感體驗相當複雜。建議你合理理性使用社交媒體。

懶,懶,抑鬱。

邊看劇邊吃零食,玩到凌晨,然後美美的睡一覺。所有不好的情緒都會煙消雲散?

如果長期採取不健康的飲食模式(高脂飲食、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高鹽飲食),不僅會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還會使你發胖。線粒體功能障礙和肥胖都與抑鬱症的發生和發展有關。

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長期高糖高脂飲食和缺乏運動會導致腹部脂肪過度增長和胰島素抵抗,不僅會增加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發病率,還與抑鬱症的發生髮展有關。

研究中明確指出,腹部脂肪每增加5cm,與抑鬱症發病率增加11%有關,空腹血糖水平每增加1mmol/L,與抑鬱症發病風險增加37%有關。

如今,熬夜已經成為人們的「常態」,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

大量研究表明,熬夜傷害身體。熬夜使人憔悴,損害皮膚和肝臟。經常熬夜的人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更高。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是很難改變這個壞習慣。

一項研究指出,習慣性「夜貓子」(平均睡眠時間為凌晨3點)的人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習慣性早起者的兩倍,無論他們睡多久。但是,每早一小時睡覺,患重度抑鬱症的風險就會降低23%。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通常在凌晨1點睡覺的人在凌晨0點睡覺,並且睡眠時間相同,那麼患抑鬱症的風險可以降低23%。如果這個人晚上11點睡覺,患抑鬱症的風險可以降低40%。

這可能是因為早起的人可能會接觸到更多的陽光,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激素和情緒影響,而紊亂的生物鐘或晝夜節律會令人沮喪。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是抑鬱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註:文中所用的資料與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獻,僅作醫學知識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