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只要沒考慮到這個因素,父母給孩子的教育全都打水漂

作者:趙小明 編輯:王海紅 崔貫利


小明語錄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感恩所有培育過我的教授導師,將心理學知識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因心理學而受益,也是我的一項使命。


01 可怕的數據

全世界的遊戲玩家玩魔獸爭霸的時間總和,已經超過了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時長——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

事實上,這種互聯網時代的遊戲驅力,對教育的影響,導致的改變,已經開始了。

比如,國外有一位大學教授對上課方式做了一個改變

他規定一個任務,學生們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後就可以升級;升級之後再給出第二個任務。

就像玩遊戲一樣,升級打怪,用這種模式來吸引大學生更多地投入學習。

他發現用這種模式教學之後,學生反而願意主動學習了。

原因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一代孩子是玩遊戲長大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是遊戲化的思維方式。

無獨有偶,芬蘭的教育方式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些人認為芬蘭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取消傳統教育方式的國家。他們把教育改成了一種主題式教育。

02 主題式教育是什麼?

比如,我們在咖啡店工作,叫做全景式教育項目,

在咖啡店裡去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知識包括英語、經濟學知識、人際交往能力情商的綜合培養,這叫做主題式的教育。

再比如,我們要排練一個音樂劇,那我們就要圍繞這個音樂劇來補充相關的知識。

歷史知識、地理知識、音樂知識、情商知識、人際交流的知識等等。

這些都是主題式教育,他們用這種教育替代了現在單一的歷史課、地理課、語言課、美術課等傳統式教育。

也就是,定下一個主題任務,學生去完成任務,同時再去升級要完成任務所必須的知識。

其實不光光是芬蘭在這樣做,英國也在嘗試主題式教育。這種巨大改變的的就是讓孩子重新點燃對學校生活的興趣。

所以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根本不是單一某國存在的問題,是世界範圍內在應對互聯網衝擊背景下,所有國家教育都出現的問題。

03 互聯網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損傷

這裏面還存在一個重大衝擊——互聯網時代對孩子的大腦結構產生的影響。

美國教育學專家研究發現,觀察新一代孩子們的大腦結構掃描片,發現他們大腦結構的生理已經和過去70後、80後、60後的完全不一樣了。

這種大腦結構最大的特點是:注意力的工作方式,不再是願意採用專註單一事件的學習。他們學習的時候喜歡同時專註兩三件以上的事情。

因為注意力模式的改變,注意力的時間也在變化。我們注意力能夠維持的時間也從以前的十分鐘變成了五分鐘。

這一重大改變,使得傳統教育讓孩子坐在教室裏面專註地去學習,已經變得效率越來越低。

因為孩子的大腦已經不適應傳統教學模式了。

這是中國教育遇到的最強烈的挑戰,也是世界範圍內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將遇到的麻煩。

這才是大家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

所以,不要被一些心理網紅的過時觀點帶着跑偏了,他們真正擅長的不是心理學,不是教育學,

他們擅長的是拋出一個吸引眼球的熱點話題而已,再把你的思路帶到一個錯誤的方向。

04 主題式教育的特點

主題式教育的發展也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如果你是有孩子的父母,你也可以提前做這方面的準備。

主題式教育的特點:

  • 首先,要求孩子們是合作化學習的模式,是增強孩子人際關係動力和驅力;
  • 第二,每次學習都是跨學科的,增加他們把不同領域知識連接建構的能力;
  • 第三,可以促進孩子的驅動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學習,而不是像過去一樣被動地學習。

主題式教育最主要要改變的,就是互聯網衝擊給孩子造成的社會驅力下降、驅力轉移和遊戲驅力問題,

以及遊戲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專註度、記憶力下降等等的問題。

所以,這種主題式教育,可以幫助互聯網時代衍生的諸多問題得到改善。

這種教育方式也會改善孩子們從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退行、退縮的現狀。

但是,主題式教育同樣也有其弊端,那就是主題式教育的測試考核很困難。

主題式教育的測試考核,我們無法做到絕對像一張卷子那樣的公平,它不像應試教育盡量做到公平。

主題式教育會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考核過程的不公平。

正是因為如此,如何能夠兼顧公平又能夠兼顧孩子的興趣,在這兩件事之間尋找平衡才是關鍵。

所以,千萬不要被別人帶着把自己的思維模式走向極端。

05 教育面向未來

我們學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要用科學的視角、非極端化的思維方式去探索問題的實質。

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利和弊。

對某些人可能很合適,但對另外一些人可能就會帶來不公平。

最後總結一點:教育的確有很多的問題,但是解決教育的問題不能是單一的思考。

解決教育至少需要在三個方面共同工作:

  • 第一,在教育制度方面,就是我們需要最優秀的人去當老師,所以要提高老師和學校的待遇。
  • 第二,家長方面,家長要有更多的時間,要學會教育和心理學的知識,這樣才能匹配未來孩子的需要。
  • 第三,社會共同的努力,能讓我們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對於人類教育的要求

所以,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以及心理學科普人,

千萬不要像一些心理網紅那樣,為了吸引眼球而誤導大眾產生極端化的思維。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所有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要注意,

教育的目標是培育滿足未來20年後社會需要的人才,永遠要朝前看。

點一點,聽小明老師系列微課→


小明語錄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經歷過多少個十年與過去,人生更重要的是,你能創造多少個嶄新的十年與未來。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