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一言不合就要死要活?為什麼?孩子厭學的原因

厭學和本博士: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心理承受哪裡這麼差啊?一言不合就要死要活,怎麼辦?

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聊一些非常父母的話題怎麼辦?

特別是厭學症嚴重的孩子,天天喊着要去死,該怎麼辦?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不要說家長了,就連很多新手心理諮詢師也不敢和孩子聊這些事情,內心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自己的恐懼嚇到了,當孩子以這樣強烈的情緒表達的時候,更加不能忽略孩子,更加要認真討論這件事情,很多時候並不如我們想像的一樣糟糕。

比如,之前我的助理有一段時間,狀態就不是很好,我就問他在想什麼呢?

他突然就開口說,他正在等死,這是一個非常恐怖信號。

出於職業敏感,我立馬對這個問題進行處理,趕忙問他「啊,你打算等到什麼時候死啊?」

他說,「我也不知道,等到99歲再死吧。」

危機一下就解除了,等死是一個很消極的目標,但是等到99歲再死,這個目標不僅不消極,甚至比大多數人的目標都積極。

然後我就和他說,「如果你要活到99歲,那你要加油啊,不容易的。」

還有一個孩子,不想學習,天天就想着在家玩遊戲,不給玩就要死要活怎麼辦?

不好意思,我說錯了,不是有一個孩子,是有很多孩子都這樣,甚至可以說來我們這裡諮詢的男生,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問題。

比較嚴重的地方在於,他因為父母管教比較嚴厲,發生了很嚴重的衝突,語言中一心求死。

雖然我們知道,他不是真的想死,但是這時候千萬不要去激化矛盾,很多家長在聽孩子要死要活的時候,非但沒有冷靜下來,比孩子還激動,「你要死就去死吧」

往往這樣做的結果,本來孩子不是真的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在情緒衝動之下就非常有可能實施。

所以第一步就是穩定住孩子的情緒,不要去反駁孩子,「聽到你這麼說,我感覺很難過,你說要去死了,你打算什麼時候實施呢?」

孩子說「下周吧,我也不知道什麼具體什麼時候「

「你打算怎麼死呢?你有想過嗎?」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和你說了非常具體的計劃,你一定要小心了,說明他真的有動過這樣念頭。

「也不知道,可能跳樓吧,最好是能有一種無痛的辦法。」

「那這件事情上,我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到你嗎?」

這個問題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和你溝通了。

後面和他達成約定,既然都要死了不如好好體驗一下生活,等他覺得什麼時候開心再死也不遲,並且約定在下次諮詢前,有任何的尋死想法要我們說,如果實在是要死,一定要先聯繫一下我們。

但是一般體驗很好的生活時候,他活得開心了,自然就不想死了。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如果你是一個孩子,你曾經考慮過自殺,你的腳本里很可能有「不要活」的禁止信息:同樣的,如果你曾經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沒有用或是不值得愛的話,你也很可能接受過「不要活」這個信息。

說不定你能想起父母親曾對你說:「小心我宰了你!」或是「我希望從來就沒生過你!」這類的話,這些口語的信息有助於確認這個禁止信息的存在,但是真正造成影響的,還是在小時候藉着非口語的行為所傳遞的信息。

為什麼父母會把「不要活」這種信息傳遞給小孩呢?通常是因為父母在自己的兒童自我里,由於小孩的出生而覺得被剝奪或是受到威脅所產生的。也許一個年輕人結婚當爸爸了,當他看到太太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耗在新生兒時,他可能不自覺地跳回童年的經驗,那時他才兩歲,家裡添了弟弟,於是原先對他的注意和照顧幾乎都轉移到弟弟身上,就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再也得不到足夠的注意了,他該怎麼把母親的愛奪回來呢?唯一的希望就是看能不能把小寶寶趕走,最好是寶寶死掉。雖然現在他已經長大成人,卻仍然可能把同樣的殺人衝動以非口語的方式傳達給自己的寶寶。


另一種情形是,已經有了好幾個小孩的母親,不想再生孩子,卻因為家族的壓力或是意外懷孕又生了一個小孩,她會在兒童自我里吶喊:「不!不要再有小孩了,我的生活需要變化,我也有自己的需求要滿足。」她會把兒童自我的憤怒壓抑下來,否認到連自己都不知道,可是卻會以很隱微的方式向小孩傳達出拒絕他的意思,即便她儘可能滿足小孩物質上的需要,卻可能從來就不對小孩微笑,或很少和小孩說話。

如果父母對小孩有身體上或是精神上的虐待,那麼「不要活」這個信息就是很明顯地傳遞出來了。

在分析腳本的時候,會發現很多人都有「不要活」這個禁止信息,乍看之下好像很奇怪,父母怎麼會這麼常給小孩這種致命的信息呢?原因是小孩太脆弱了,很容易把各種父母的行為或是外在的事件解讀成致命的威脅,而這些行為或事件在大人來看卻多半是無關緊要的。還有就是小孩常常分不清自己的行為和慾望有什麼差別,比如一個小孩因為嫉妒弟弟妹妹搶走父母的注意力而希望弟弟妹**掉,他可能因而認為:「我是個殺人者,我應該死。」由此給自己「不要活」的信息。


同樣的情形,可能發生在母親很隱微地向孩子傳達「生產的時候我好痛苦」這樣的信息(伯恩稱之為「撕裂母親的腳本」),小孩因此決定:「生產的時候,我害媽媽受傷,可能還差一點害死她,我是個很危險的人,只要我在場,就可能害別人受傷或死掉,所以我活該受傷或死掉。」

父母還可能說這類的話:「如果不是你的話,我就可以上大學」(或是我就可以出國旅行、就不需要嫁給你爸爸這種爛人等等),這些話也會傳遞出「不要活」的信息。

既然「不要活」是這麼常見的禁止信息,為什麼沒看到大多數人去自殺呢?幸運的是,人對於如何活下去是很有創意的,在早年接受「不要活」這個信息的小孩,通常會做出複合決定,以避免致命的後果。複合決定的形式是這樣的:「我可以繼續活下去,只要我……」,後面可以接上各種做法,比如「只要我一直努力工作」或「只要我不和別人親近」等。


關於孩子厭學症,和本博士的提示:

孩子厭學怎麼辦?學習管心贏蛻變。

孩子厭學的原因,只管成績不管心。

孩子厭學的表現,學習困難管心難。

孩子厭學會逆反,休學退學輟學煩。

孩子厭學去管心,別讓厭學真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