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深度解析:憂鬱與生命

(A:抑鬱症患者 B:憂鬱)

A:「自從我患上了抑鬱症,快樂就離開了我。」

B:「有我的陪伴,不好嗎?」

A:「你是誰?」

B:「我的名字叫憂鬱,我們是朝夕相處的朋友。」

A:「我不喜歡你。」

B:「為什麼呢?」

A:「我吃不下飯,是因為你;我睡不好覺,也是因為你;我身體憔悴,還是因為你。」

B:「很抱歉,讓你有了不好的體驗。」

A:「請你不要再打擾我了。」

B:「可是,我實在是於你有益的。」

A:「有你在,我的快樂就不在。」

B:「你的快樂是虛浮的。而我,卻是真實的。」

A:「我不明白。」

B:「我來是為了喚醒你。」

A:「哦?說來聽聽。」

B:「你知道你出於哪裡嗎?」

A:「不知道。」

B:「你知道你的任務是什麼嗎?」

A:「我沒想過這個問題。」

B:「你知道你的歸宿嗎?」

A:「我對這些不感興趣。在我看來,這是哲學家們探討的事情。」

B:「其實,它們離你並不遙遠。你的生活、動作、存留都該從它們而來。」

A:「聽起來好深奧。」

B:「告訴我,你每天想的是什麼呢?你每天做的又是什麼呢?」

A:「我抱怨命運對我的不公,我慨嘆沒有人可憐我,我逃避該做的事情,我把時間用在消遣上,我白天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我無端地向身邊的人發脾氣。」

B:「你如此地愛惜自己,你的行為是從你的裏面發出的。在這樣的地土上生長出來的快樂會是真實的嗎?這樣的快樂能帶給你什麼呢?依我看,不過是窮開心罷了。其實,你們並不具備快樂的根基。」

A:「聽你這麼說,我真的很慚愧......」

B:「我是擊打你的杖,為的是使你得着智慧的心。孩子犯了錯誤,父親教訓了他。是他為自己的過錯憂鬱討喜呢,還是嘻嘻哈哈、無所謂的態度更討父親的喜愛呢?」

A:「憂鬱,因為他有一顆責備自己的心。」

B:「我是良藥,儘管有些苦澀,卻使你們更接近生命。」

A:「我真的很羞愧,我的確該為我的所作所為而憂鬱。」

B:「回到上面的問題,孩子的父親為什麼教訓他呢?」

A:「他希望他的孩子做正確的事。」

B:「什麼是正確的事呢?」

A:「這......」

B:「如果根基錯了,人還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嗎?自己都不知道,又怎麼能教導別人呢?

你們都是有問題的,你們裏面沒有真實。你們不知道你們出於哪裡,也不知道你們去往何處。你們活在虛浮之中,為什麼還奢求快樂呢?」

A:他低下了頭。

B:「快樂總要強過憂鬱。我是引路人。在你進入快樂之先,我倒願你在我這裡多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