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抑鬱:青少年抑鬱的危害、表現及家庭支持

徐州心理衛生服務站: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致殘率高,複發率高,自殺風險高。人群總患病率為2.2%-10.4%,近年來呈現低齡化趨勢。在青春期發病率增加到6%到9%。

1.危害

抑鬱症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個別甚至會自殺。除情緒癥狀外,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可能伴有健康狀況不佳、注意力、記憶力和信息處理速度等認知功能受損。青春期的抑鬱也會誘發和加重成年期的抑鬱,對個體的生活產生影響。如果沒有後期的識別和干預,青少年抑鬱症的預後很差,相當一部分癥狀會持續到成年,嚴重影響學業、人際交往和社會功能。

2.表現形式

青少年抑鬱症的表現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患者可能會抑鬱,缺乏幸福感,自我評價低,興趣下降嚴重。嚴重者可能會有自殺自傷的觀念和行為。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脾氣暴躁、易怒等情緒癥狀。

第二,患者可能會出現認知癥狀,如閑聊、語速慢、思維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等。

第三,患者可能出現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食慾減退或增強、體重明顯變化、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窒息等。

第四,患者可表現為精神發育遲滯,即活動明顯減少,運動緩慢或精神運動性激越,即易怒、緊張和衝動行為。

第五,部分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還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癥狀。一旦發現上述情況,家長應儘快帶孩子去醫院。

3.家庭支持

青少年的抑鬱症通常起步較慢,具有隱蔽性。其晚期癥狀不典型,主要表現為抑鬱、拖延、易怒、對學習失去興趣、食欲不振等。

父母應該敏銳地察覺到孩子的這些變化,而不是簡單地把它們當成「青春期的反應」。在實際諮詢過程中,家長不願意承認孩子有抑鬱症,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在這些家庭關係中,父母將孩子的心理狀態和優秀程度視為自身能力的延伸,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願意麵對脆弱的自己。

所以,家長要理解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父母應該對孩子充滿愛、耐心和關懷。同時,家長要積極帶孩子尋求專業醫生的支持和幫助。

很多家長會對醫生說:「醫生,你不關心我的情緒。你把孩子治好,我就好了。」其實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父母只有克服孩子生病帶來的焦慮和怨恨,才能給孩子賦權,幫助孩子逐漸恢復健康。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境,請聯繫我們的心理分析師。你需要顧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