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舉動?
1.門鎖上後還要反覆檢查,擔心門是否鎖好、
2,如果不小心用利器割破了自己的皮膚,會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會擔心甚至會焦慮
3,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是沒把握,對新鮮接受比較慢,不知變通。
4.總覺得自己的手臟,非得把手洗禿了皮才罷休。
5.總擔心淘寶拼多多京東填寫的位置不對。
6.吸完煙之後扔完煙蒂總害怕着火出事。
7.潔癖,容不得一點灰塵
8.反覆性地做一個動作
為什麼會常常有這樣的感覺
總結起來就是:其實我們真正在迴避的不是風險,而是風險和不確定帶來的恐懼感。
說白了有時候我們就是在自己嚇自己而已,是自己的想像讓自己恐懼,而不是恐懼本身。
而想像中的恐懼來源於哪裡呢?
可能就是來源於我們平日的認知和他人告訴我們的話!
打個比方:小明自己今天一個人在家,媽媽臨走時告訴小明走之前一定要鎖好門,隔壁老王家裡的門沒鎖就被人偷了。看這位媽媽就無意識地把擔心恐懼植入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裏面。所以小明即使鎖上門了,也還會再次檢查門有沒有鎖好。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才誘發了這種強迫性的人格出現。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千萬不要和自己強迫性的念頭去作對,去壓抑內心的想法。
還拿上個例子舉例,如果你腦海中擔心出現了你走的時候沒有鎖門,你千萬不要去控制自己不去想這件事情。那結果是你壓抑得越狠,他反彈的就越狠。你更痛苦。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你鎖門的時候可以停留一分鐘,加深你的記憶。
說白了就是順從你的強迫思維,順着他來,順其自然。
有擔心的事情在所難免。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恐懼的事情。
那麼這個念頭一會兒就會被別的念頭所取代。
2,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對就是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其實有時候我們感受痛苦並不是痛苦本身。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
其實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就是說看一個人的面相你就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內心。
愛恨嗔痴怨憎會是怎麼樣,你的面相就會表現出哪樣。
第二句境由心轉就是說啊其實你內心感受到的所有痛苦並不是外界帶來的。而是我們內心出了問題。此時應該做的就是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讓自己平靜下來。
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覺得這就是內心最幸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