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剛過去的七天過得很快,那麼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未來的七天將會過得很慢,因為這一周很特殊,有三天都是周一,今天是周一,明天是周一,後天還是周一。」
這就是節後綜合症帶給我們的「特別」感覺,過完國慶節後的一周里,原來竟可以有三天是周一!
而今天是打工人節後營業的第一天,也是大家忘記定鬧鐘、自我麻痹、大腦怠機、沒精打采、只想摸魚的一天。(同樣的日子,還有未來七天)
01 節後綜合征是典型的心理疾病
節後綜合症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周和國慶黃金周)的各種心理-生理的表現。
如在節後的兩三天里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人們從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學習,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突然失去對象物,則會感到不適應。
這種感覺在基層民警、領導、負責文字材料的文員這類職位人群中尤為更甚。
02 是病?得治
節後綜合征根據個人心理調節能力不同,對應的表現癥狀也不一致,主要有睡眠紊亂、不想上班、神經性厭食等現象。
對於心理調節能力強的,可能第一天上班精神狀態不佳,工作效率會有些許低;而心理稍微脆弱的,可能會出現節後抑鬱、節後亞健康狀態諸如渾身無力、嗜睡等生理問題。
所以,既然是病,咱就得治。以下三招學會,節後綜合征不攻自破。
第一招 規律生活型
節後上班期間合理安排起居,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定時飲食、工作、運動、放鬆和睡眠,完整的日常生活活動,讓自身得到充分的活躍,從而幫助快速適應並建立學習工作模式。
第二招 調整心態型
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和朋友聊聊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參加容易讓人興奮的節後聚會等活動(疫情當下,大家各自在家更好),良好的情緒能有效引導自身破除節後各癥狀。
第三招 自我催眠型
(對心理心態要求較高,可能會有反作用效果、慎用)
不想上班的時候多想想上班的好處,比如帶薪摸魚、帶薪發獃、上班可以幫自己交社保、不用忍受家長催婚、父母嘮叨、減少自己家裡的水電費消耗、多動腦多做事預防老年痴呆、和同事聊八卦等等等等。
關於想了解心理健康的小夥伴們,大家可以踴躍私信小編,由985高校老師編製的《心理健康指導師》課程幫助你快速了解自我心理狀態,治癒心理亞健康~,小夥伴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看課程,每天抽出半小時在平台上在線學習,通過考試合格可拿證哦!
「心理學專業領域業餘小編,從社會現象出發對個體進行淺層次剖析,帶你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說不定哪天就能為你所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