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這裡是壹腦雲科研圈,我是大衚衕學~
「論文又被拒了」、「今天開組會」、「我還是個單身狗」、「導師push我了」、「國慶要準備給份子錢了」、「髮際線越來越高了」、「內卷」……作為一名三年碩、四年博的「資深」科研狗來說,沒有什麼比這些更讓人「糟心」的了!
在卷之又卷的首都是這樣,在全球其他國家研究生會不會「更香」呢?
2018年一篇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Q1,IF=68.164)期刊上的文章《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就給我們揭示了答案。
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UT健康中心、肯塔基大學和聖瑪麗大學的幾名研究者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開展了一項綜合調查,調查使用了臨床驗證的焦慮 (GAD07) 和抑鬱 (PHQ09) 量表。
來自26個國家,234個機構的2279名研究生參與了此次調查,其中90%為博士研究生,10%為碩士研究生。
參與者涵蓋了各個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科學、物理、工程學、人文社科類等領域。
調查結果表明:
首先,研究生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六倍以上。41%的研究生在GAD07量表中得分為中度至重度焦慮,而普通人群的這一比例為6%。39% 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處於中度至重度抑鬱症範圍內,而之前使用相同量表測量的結果為普通人群處於這個範圍的比例是6%(圖1a)。
其次,為了更好地了解影響該人群中焦慮和抑鬱症患病率顯着高於普通人群的因素,他們還檢驗了在不同性別中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以及如下與感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和指導質量相關的因素如下:
i. 跨性別的人群發生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圖1b)。
ii.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與身心健康有關:當詢問參與者是否同意「我的工作與生活平衡良好」的說法時,在經歷過中度至重度焦慮的研究生中,56% 的人不同意這一說法,而同意的人為 24%。此外,在那些患有抑鬱症的研究生中,55% 的人不同意這一說法,而同意的只有 21%(圖1c)。
最後,研究者還探究了導師與研究生的關係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在經歷過焦慮和/或抑鬱的研究生中,50% 的人不同意他們的導師提供了「真正的」指導,而同意的比例分別為 36% 和 33%(圖 1d)。
大多數經歷過焦慮(49%)和抑鬱(50%)的人不認為他們的導師對他們提供了充分的支持,而同意的比例分別為35%和32%。
當被問及他們的導師是否對他們的情緒或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時,48%的焦慮症患者和47%的抑鬱症患者不同意,而34%和31%的人同意。
此外,大多數經歷焦慮和/或抑鬱的研究生不認為他們的導師是他們職業生涯的資源。
這些數據表明,研究生與其導師之間正向和積極的指導關係與較少的焦慮和抑鬱顯著相關。
圖1 研究生群體中焦慮和抑鬱的發生情況
在得到這令人「絕望」的結果後,研究者也呼籲機構增加更多的給研究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機會,同時也呼籲學術界需要採取行動來探討可以解決研究生心理健康危機的干預策略,只有通過強有力且經過驗證的干預措施,學術界才能為那些正在經歷學術培訓的人提供幫助。
總之,小編想說的是,研究生之路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在途中做到結果佛系、過程儘力、與自己和解才是開啟「優雅」研究生之路的大鑰匙。
希望研途上的你我他都能拿到自己的這把金鑰匙,走向心理坦途!
參考文獻
[1]Evans, T. M., Bira, L., Gastelum, J. B., Weiss, L. T., & Vanderford, N. L. (2018).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36(3), 282–284.
https://doi.org/10.1038/nbt.4089
作者:大衚衕學
排版:藍桉
校對:Uka 喵君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