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2022年09月28日04:09:22 心理 1959

什麼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我們該如何識別?如果伴侶是自戀型人格,你該留下還是離開?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本書既是一本心理學初級讀物,也是一本如何與自戀者相處的實用生存指南。作者拉瑪尼·德瓦蘇拉博士是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註人格障礙研究數十年,被美國大學婦女協會授予「新星學者獎」。在作者看來,自戀型人格比PUA更隱蔽,卻同樣會給人帶來巨大傷害。

第一部分:什麼是自戀型人格障礙,它有什麼典型癥狀?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自戀型人格障礙被定義為「一種自大自負、渴求萬人矚目,同時缺乏同理心的普遍行為模式」。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典型癥狀主要有:外表華麗精緻、內心自命不凡,嫉妒心強,傲慢無禮,缺乏共情能力,在感情上只能建立膚淺的「親密」關係。

虛榮心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認可。因此他們會更注重外表的裝扮以及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追求好的的學歷、體面的工作、拿得出手的伴侶等。只要得到讚美,世界對他們來說就是美好的;但如果受到指責,他們脆弱的內心嚴重受挫。因此和他們相處就像坐過山車,很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傷害。

自戀型人格障礙被認為是「黑暗三人格」之一,並且總是與其他兩種人格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形成極具破壞性的複雜人格。

「黑暗三人格」指的是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病態和自戀,這是三個相互重合但又特徵各異的性格。

馬基雅維利主義指的是利用和操縱他人,以及玩世不恭。馬基雅維利主義者身上尤其會存在倫理道德問題和人際關係中的欺騙行為。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精神病態是一種病態的自私。這類人格的人違反法律、規則和規範已成為常態,而且從不悔過自新。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冷酷無情。由於缺乏悔過之心和愧疚感,不願或無力承擔責任,因此精神病態患者一般都特別危險。

如何判斷你的伴侶是不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呢?

非常實用的測試問卷:30道測試題,每個問題只要回答是或否,並記錄「是」的數量。

1.你的伴侶是否對你和他人的感受表現得冷漠無情或無法理解?

2.你的伴侶在談論他的生活、成就和工作時,是否誇大其詞,喜歡自吹自擂?

3.你的伴侶是否認為這個世界唯他獨尊,因此各個方面都應享受優待?得不到期望的優待時,他會生氣嗎?

4.你的伴侶是否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利用他人和環境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5.你的伴侶是否易怒易躁——時常小題大做?

6.你的伴侶是否經常認為人們接近他的目的是利用他?

7.你的伴侶是否經常對他人吹毛求疵,但卻容不得一點逆耳之言?

8.對於你結交的朋友、建立的人際關係、取得的成功和獲得的機會,你的伴侶是否時常心生嫉妒?

9.你的伴侶做了不端之事後,是否毫無愧疚之意,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做了壞事?

10.你的伴侶是否需要他人不斷地讚美和認可,比如讚譽、獎勵和榮耀,是否會為尋求這一切而不遺餘力(例如,在微信上不斷炫耀自己的成就)?

11.你的伴侶是否經常撒謊,迴避重要細節,信口雌黃?

12.你的伴侶是否精於表演?無論做什麼都會嘩眾取寵,如舉辦的聚會、開的車、去過的地方以及生活的方式?

13.你的伴侶是否經常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你身上(例如,他對你大喊大叫卻指責你小肚雞腸,或者自己生活混亂卻指責你不忠誠)?

14.你的伴侶是否貪財貪利,不擇手段?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15.你的伴侶是否會在你情緒激動時,對你漠不關心?

16.你的伴侶是否經常對你疑神疑鬼,缺乏信任,以至於你覺得是自己「瘋了」?

17.你的伴侶是否很少陪伴你,捨不得為你花錢?是否只有在對他有利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慷慨大方?

18.你的伴侶是否時常推卸責任,一有問題就歸罪於他人?

19.你的伴侶是否愛慕虛榮,只注重自己的外表?

20.你的伴侶是否有強烈的控制欲?是否總想控制你的一切?他對生活秩序、周圍環境和日程安排的需求是否近乎頑固偏執?

21.你伴侶的情緒、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否鬼神莫測且自相矛盾?

22.你的伴侶是否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經常利用你和他人?

23.你的伴侶是否樂於看到別人的失敗?是否會因他人生活、事業遭遇不順而幸災樂禍?

24.你的伴侶是否害怕獨處?

25.與他人交往時,你的伴侶是否缺乏界限意識?與朋友和同事的關係超越界限時,即使得知你對此感到不悅,是否依然我行我素?

26.你的伴侶是否有過身體或精神出軌的情況?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27.你說話的時候,你的伴侶是否表現得愛搭不理的樣子?比如哈欠連天,盯着手機,查看文件或做其他事?

28.當遇到壓力或遭遇不順時,你的伴侶是否變得異常脆弱或敏感?

29.你的伴侶是否經常忽視或根本不注重基本的溝通禮儀和禮貌(例如,故意遲到,說話帶刺,粗心大意,無視他人感受)?

30.你的伴侶是否經常通過光鮮的外表和迷人的魅力吸引別人的注意?是否擅長調情,經常與他人打情罵俏,通過社交媒體或短訊與他人開一些媚俗的玩笑?

如果這些問題中有15個及以上的答案為「是」,那麼你的伴侶很可能是病態自戀者。如果有20個及以上的答案為「是」,那基本可以肯定ta就是病態自戀者。

第二部分:自戀型人格障礙是如何形成的?

主要受到兩方面影響:1. 早期生活環境,主要是指親子關係。2. 我們的主流文化。

1.早期環境的「鏡映」體驗:鏡映是指父母需要像鏡子一樣對孩子的價值、成績和成就做出適當的反應,類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獎勵正確行為,懲罰錯誤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鏡映』作用下,能夠逐漸完成從「外部肯定」轉變為「自我肯定」,從而形成真實的自我意識。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自戀者就是因為童年時缺乏這一體驗,導致成年後依舊堅持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停地在世界上尋找一面鏡子,因此他們仍然需要依賴世界的認可和贊同來增強自尊。一旦外界給的反饋不夠或者不正面,他們便會暴躁易怒,把錯誤都歸結於他人。

2.主流文化為培養自戀者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現代科技和教育方式的轉變,助長了自戀的滋生。

在這個眼球經濟的新時代下,很多人意識到,自戀在當下似乎更有助於獲得名聲和財富。

教育方面,書中指出美國社會的教育方式25年來發生了重大改變。從孩子不遵守規矩就用戒尺教訓的時代,一下子跳躍到「人人都有獎盃」的鼓勵式教育。這導致很多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無法形成清醒的自我認知。

第三部分:如果你的伴侶是自戀型人格,你該怎麼做?留下來還是離開?該怎麼做才能降低傷害?

無論你選擇留下還是離開,做這個重大判斷之前,希望所有人都先知道以下這兩點。

第一點,自戀者永遠不會改變。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第二點,與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感情中,最常見的感受是:「感覺自己不夠好;自我懷疑;頻繁道歉;無助與絕望;悲傷難過或壓抑沮喪;焦慮不安,鬱鬱寡歡;心神不寧;喪失生活樂趣;羞愧感;精神耗竭以及情緒衰竭」。

如果你在權衡再三後,選擇留下,那麼你就需要管理自己的期望,學會正確地信息分享方式,減少溝通中的摩擦。

「消息三原則」:把溝通信息分為好消息、快消息、無關緊要的消息。用不同的方式與伴侶分享這些消息,減輕與他溝通時對你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選擇留下,你需要從實際和心理兩個方面做準備。

在實際的方面,你可以做好記錄存檔,以防對方狗急跳牆,儘早搬走同時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因為對方曾是和你最親近的人,對你的私人信息了如指掌。他們在憤怒之下很可能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給你或者是你的家人帶來麻煩。

在心理方面,可以通過心理治療或心理諮詢來讓自己走出來,但是千萬要警惕那些試圖將你推回「溝通」道路之上的治療。

每天分享一本書,我是吐槽老鄧

比PUA更可怕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親密關係中你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