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2022年09月26日04:07:20 心理 1910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知乎上有個問題:「一個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麼?」

高贊的回答說: 「不是能力問題,不是外貌問題,而是沒能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

確實,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我們內心的衝突。

對一件事過於敏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激起情緒上的波瀾。 久而久之,不僅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甚至對生活也產生了百無聊賴的感受。有時,一天下來,即便什麼也沒做,也會覺得好累好累。

其實,這些都代表着一種嚴重的內耗型人格。 內耗的過程,就像是用一把勺子,慢慢將自己掏空。 想要擺脫內耗,讓生活回歸活力和熱忱,本文推薦的這九個方法,你一定要試一試。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活在他人眼裡

叔本華說: 「人性有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太在乎周圍人的反應。 同事無意間的一個眼神,會讓心情失落許久; 朋友不經意的一句話,會默默糾結半天。 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後果往往是,在敏感和討好中委屈了自己。

你要明白,生活說到底,是取悅自己的過程。 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都與別人無關。 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圍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內心的感受。

學會放下對別人的關注和期待,把時間和愛留給自己。 當你學會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你才能活出最閃耀的人生。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後悔

有一位精神病學家,執業多年,在精神病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他說,自己有許多病人,都把時間都花在緬懷過去上,後悔曾經做過的,或者沒做的事。 「要是我在那次準備得好一點……」、「要是我當初沒犯那樣的錯誤……」 反反覆復地懊悔,最終都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精神消耗。

人活一生,難免有遺憾的時候。 一時的反思可以推動我們進步,長久的懊悔只會令我們步履維艱。 你要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昨日失去的,明日必以另一種方式補償你。 與其沉湎於不能改變的過去,不如坦然放下。 畢竟,我們無從改變過往的遺憾,卻可以決定未來能不能不要留下遺憾。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苛求完美

在我們的身邊,完美主義者往往有兩類人。 一種是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極致; 另一種是對別人要求很多,嚴於律人,不允許周圍人犯一點錯。

不管是哪一種,都註定活得很累。 因為這個世界,不可能什麼事情都如你所願。

《道德經》中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圓滿的事物好像有所欠缺,但它的作用不會衰竭。

與其在苛求完美的路上讓自己精疲力竭,不如放鬆下來,給生活留一點缺口。 保留那份遺憾,人生也許不夠完美,但是卻變得更加完整。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思慮過度

博主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大學畢業後,他入職了一家公司,領導找了一位老員工帶他熟悉公司業務。 但是,那位同事每次和他說話,嗓門都特別大。 有時候聽上去,簡直就是像在吵架。 為此,他鬱悶了很久,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得罪了對方。

後來他才發現,原來那位同事耳背,常常聽不清別人說話。 所以在講話時,音量也會不由自主地變大。

很多事就是這樣,本來沒什麼,就是因為想太多,才讓一切變得複雜。

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人生的幸福,有時候就在於放空。 不要思慮過多,更不要自尋煩惱。

當你用一顆簡單的心去看待世界,你才能在紛繁人世中享受到歲月靜好的幸福。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陷入消極

有句話說: 「事情壓不垮人,但面對事情的態度可以。」 樂觀的人,總能以從容和滿懷希望的步履輕鬆走過歲月。 而消極的人,卻總是陷入失敗和困惑的陰影里。

比如,表白被拒了,就覺得此生註定孤獨; 比如,一次沒考好,就覺得以後都前途灰暗。 負面的小問題造成了負面的情緒,負面的情緒又進一步放大了問題。 最後一點小事,都變成了一場災難。

真正優秀的人,不是遇不到困難。 而是在困難來臨時,不會將自己置身於頹廢和悲觀的情緒之中。

因為他們明白,一味沉溺於負面的情緒,也改變不了現狀。 與其在悶悶不樂中,讓事情越變越糟,不如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風風雨雨。

保持微笑,凡事看淡,好運才會與你不期而遇。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設限

有時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認了一個「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

因為自己不是專業出身,就放棄了原來的夢想; 因為自己還是個新人,所以就不敢爭取想要的機會。

久而久之,但凡遇到點困難,就會選擇退縮;但凡遇到點機遇,都會被無情錯失。

董卿有句話說的好: 「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對於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新鮮,有活力的,擁有着無限的可能。」

一生不過三萬天,一天不過24小時,一味地給自己設限,就註定畫地為牢。 不妨勇敢一點,大膽衝破禁錮自己的牢籠,打破那些「不可能」。

當你突破了條條框框的限制,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享受不一樣的人生。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反覆猶豫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本想去減肥,但是一想到運動好累,就有點糾結; 本想去旅行,但是一想到出發前要做的功課和準備,就有點動搖; 本想去創業,但是一想到可能面對的困難,就有點遲疑。 猶猶豫豫到最後,常常發現自己什麼也沒有做成。

作家脫不花曾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 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 所謂三思後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所有美好的願景都會淪為遺憾。

放棄腦海中左右搖擺的想法,扔掉心裏徘徊不定的計劃。 趁着年輕,趁着還有夢,大膽地去追逐,放肆地去折騰。

很多事情,你不果斷嘗試,永遠都不會知道結果會是怎樣。 成也好,敗也罷,只要你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相信一定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自我攻擊

「我真差勁,因為我不會說話,情商太低了;」 「我是一個失敗的人,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 「我不配被愛,因為我不夠優秀。」 內耗的一個重大原因 ,就是無法接納自己,進而自我攻擊。

當你不滿意自己,對自己挑三揀四時,你就註定很難得到快樂。 人活在世上,最難也最重要的課程,就是和自己和解。 或許你不善言辭,但是你有着出色的行動力,能代替一切花言巧語; 或許你能力一般,但是你一直勤勤懇懇,讓家人得以衣食無憂; 或許你普普通通,但是你有着良好的品行,足以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所以,從今天起,不要再自我貶低。 學會相信自己,欣賞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只有你擁抱自己,世界才會敞開懷抱接納你。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停止拖延

奧巴馬當選總統時,有人問他:「你覺得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他回答了四個字:總是提前。

為什麼提前去做? 就是因為不想讓拖延的習慣,成為自己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拖延是一片雪花到雪崩的積累,長久拖延只會讓我們陷入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之中。 打敗拖延也很簡單,只需要記住兩個字:行動。

今日事,今日畢,永遠不要把問題拖到明天再處理。 當你培養了自己的行動力,那些讓你不安和煩躁的問題,就會逐一消解。

也只有行動起來,那些美好的願景才不會成為口頭的臆想。 你所渴望的改變,需要從現在開始改變。 不拖延、不等待、不逃避,想要的生活才會奔你而來。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楊絳先生說: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自己精神內耗的製造者,也是唯一的終結者。 告別內耗,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戰鬥。 當你克服了內心的障礙,你會見到別樣的風景,領略到不一樣的人生。 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擺脫桎梏,用輕鬆、歡暢的腳步度過餘生的每一天。

停止精神內耗的9個好習慣 (好文分享)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