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一直是令我們非常頭疼的事情。它不是說我們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是明明知道要做什麼,也知道不做會有負面結果,但就是不去做。這無疑會讓我們更加的痛苦。
我們先來看看拖延有哪些表現?事情總拖到最後一刻再動手;本來有明確的工作學習鍛煉任務,卻忍不住打遊戲、追劇、刷手機;看到好文章、好課程收藏了再說,但永遠不看;總是忙於準備工作,真正的事情卻遲遲不開始;總是遲到,被批評缺乏時間觀念。
那拖延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呢?很難快樂,因為心裏有事情嘛,總是很沉重,玩也玩不盡興;還會有很多的愧疚自責,自我否定。
我們先客觀地看一下,大多數人都是有拖延表現的,我們也要敢於承認自己就是拖延。但這絕對不是懶或者不自律。而是一種心理和情緒上的問題,需要專業的方法來解決。
過去,我們會努力讓自己定嚴謹的計劃、高強度的任務,試圖讓自己自律,但你會發現,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內在的拉扯力量,我們很難堅持。半途而廢后,加深我們的焦慮和自責,然後自我懷疑自己就是不行,再進一步拖延,惡性循環。
拖延里我們要看到:我們可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也有逃避、迴避困難的心理;定過高的目標,以致無法完成;目標遙遠,沒有反饋,失了信心。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讓我們能夠行動、放鬆的行動、增加自信、更加積極行動這一良性循環的方法。改變拖延,從順應人性開始。對於困難的事情,所有人都會有畏難情緒。
所以第一個方法,叫「5分鐘啟動法」。也就是無論什麼事情,請告訴自己,我就做5分鐘,然後馬上行動。不管多大多難的事情,5分鐘對於我們的內心還是可以承受的。大家不妨試一試,只要啟動了5分鐘,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當你覺得不那麼難的時候,行動會持續,或者心情會放輕鬆,那麼漸漸地,拖延也就不那麼嚴重了。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正反饋。
比如,想讀一本書,就馬上拿起書,看5分鐘。而不需要等到自己完全沒有事情,給自己還泡一杯熱咖啡,慢慢細品。
第二個方法,我們要心疼一下未來的自己。我們現在拖延,其實就是把問題推給了未來的自己。以為未來的自己就能解決這一切。殊不知,如果我們現在無法行動,未來也依然是無法行動的。所以想想未來的自己,要承擔可能不僅是現在的這些的困難,因為拖延,困難或許會放大,那麼現在如果有一點行動,未來的自己就會輕鬆一些。所以,開始行動吧。
第三個方法,設定最差目標法。很多人無法行動,是因為準備工作太久。比如想跑步,馬上想到要去買雙合適的鞋,上網一頓搜索,最後覺得選擇困難,可能跑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或者太過追求完㺯,要等到所有條件都具備才開始。這個方法就是給自己定一個「最差目標」。就是在開始一件事前,問自己結果的最低標準是啥。然後你發現,這個最差目標讓你非常輕鬆,因為無須太難就能達到。這個最差目標,雖然粗糙但是是完整的。當我們有了一個毛坯房,才能開始精裝修。如果我們在一面牆上浪費太多時間,我們可能連一個遮風雨的棚子都得不到。
最差目標法,讓我們拋開那些準備的細節,只要整體。丟開局部的清美,只要完整。有了這個思路。行動就不再難了。
這三個方法,你都學會了嗎?記得回來告訴我你的實踐結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