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佈,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2022年07月02日04:38:10 心理 1366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6月29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好心情心理醫療和心理健康數字服務平台、靈北中國、抑鬱症研究所,共同發佈《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

藍皮書通過用戶調研、文獻研究、專家評定分析等方法,匯聚分析大量數據,聚焦國民抑鬱症現狀、抑鬱症患者現狀、患者就醫現狀、患者用藥現狀、預防與干預5大方面,呼籲國民重視心理健康,探討新興診療模式。

5成抑鬱患者為在校生,41%曾因抑鬱休學

用戶調研結果顯示,62.36%的人經常感到抑鬱,情緒壓力和親子關係是引發抑鬱症的主要社會環境因素,其次為親密關係和職業發展。而且,抑鬱症發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藍皮書調查數據顯示,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為15%-20%;在抑鬱症患者群體中,50%為在校學生,其中41%曾因抑鬱休學。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佈,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 天天要聞

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而言,家庭環境是使其陷入抑鬱的首要因素。63%的學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嚴苛/控制、忽視/缺乏關愛和衝突/家暴。與此同時,學業壓力也成為壓在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

藍皮書還透露,有一半的抑鬱症學生患者會通過朋友傾訴、父母溝通或其他渠道進行求助,但仍有46%的學生沒有尋求任何幫助,近30%從未想過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佈,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 天天要聞

女性患病率為男性2倍,4成產後抑鬱被漠視

從性別視角出發,女性更容易被抑鬱症「找上門」,其抑鬱佔比高達68%,約為男性患病率的2倍。相比男性,女性通常面臨著更複雜的心理問題。

藍皮書顯示,產後和更年期是女性抑鬱的高發時期。63%的女性曾罹患產後抑鬱,主要因素包括社會家庭身份的變化、哺乳餵奶、家庭關係等。值得警惕的是,40%的女性在患上產後抑鬱時被家人漠視,部分家屬對女性產後抑鬱的認知仍然停留在「矯情」層面,甚至出言諷刺。而在更年期,女性面臨著來自子女、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其抑鬱發作常伴隨着「無助」「孤獨」「煩躁」等不良情緒。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佈,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 天天要聞

超7成患者出現複發,「變胖」成最難忍受的副作用

抑鬱症對大多數人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用戶調研數據顯示,「疲憊」「動力不足」「記憶力下降」等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僅有18%和3%的患者認為自己當前的生活質量比較好和非常好。

藍皮書顯示,抑鬱症患者治療中存在諸多痛點。「費用高」是阻擋患者長期接受心理治療的「攔路虎」。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中,「變胖」「噁心」「手抖」「便秘」等副作用成為其高度關注的問題。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佈,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抑鬱症的治療並非一蹴而就,根據調研結果,近72%的人存在着複發現象,而服藥依從性差是導致疾病複發的首要原因。

疫情改變就醫方式,在線問診接受率高達94%

疫情後,線下就診面臨著出行困難、流程複雜、花費時間過長等問題,43%的患者在疫情下改變了就醫方式,27%的患者選擇網上購葯。

藍皮書中還展示了國內抑鬱症在線問診的現狀。互聯網醫療在破除醫療服務時空壁壘、提升治療效果、提高診療效率、凸顯個性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提高了患者對在線診療的接受度。2022年好心情平台調研數據顯示,94%的患者能夠接受線上互聯網醫院問診。

此外,信息時代,患者了解抑鬱症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如70%通過心理類的微信公眾號(如好心情互聯網醫院),44%通過B站、微博、小紅書等新興社交平台。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