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2022年06月30日04:23:10 心理 1676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本文字數4700+|閱讀預計需要12min

25 歲時,小喬發現自己的乳房開始變得柔軟,她得知自己懷孕了。然而她的職業生涯正處於起步階段,而且和男友相處也並不愉快。小喬立即作出了決定。

「毫不猶豫地,我知道我要墮胎了。」

小喬使用的是藥物流產,這是美國最常見的流產類型。現在她的事業成功,並在 31 歲時建立了一段堅定、健康的親密關係,她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想要孩子,並且對自己過往的墮胎經歷「零後悔」。

儘管有報道稱終止妊娠的人最終會感到內疚、後悔甚至抑鬱,但研究表明,像小喬這樣的故事更為普遍:事實上,大多數終止妊娠的人並不感到後悔——他們感到如釋重負。

推翻羅伊訴韋德案,最終可能使美國一半的州禁止墮胎,除了會給女性帶來身體上的傷害和經濟負擔外,更有可能影響她們的心理健康。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源:羅伊訴韋德案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禁止墮胎對女性有哪些危害?

美國心理學會 (APA) 用幾十年的研究證明,如果墮胎被禁止,會對女性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APA 主席 Frank C. Worrell 說:「嚴格、長期的心理學研究清楚地表明,與那些能夠墮胎的人相比,被拒絕墮胎的人更有可能經歷更高水平的焦慮、更低的生活滿意度和更低的自尊心。

生殖權利受到限制的女性可能會內化在她們的生活中失去能動性,從而削弱心理穩定性。婦產科醫生兼生殖健康醫師研究員艾米·阿丹特博士表示,強迫女性分娩將嚴重損害她們的心理健康。「作為一名前強姦和性侵犯檢察官和一名曾與多名受害者一起工作的臨床醫生,我親眼目睹了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感對於受到侵犯後的康復的重要性。

Turnaway研究表明,女性會因被拒絕墮胎而受到嚴重傷害。這些發現對立法者、法官、衛生機構和其他考慮限制墮胎的政策的人具有深遠的影響,包括:

  • 拒絕女性墮胎,可能會造成女性持續多年的經濟困難和不安全感

  • 被限制墮胎的女性更有可能與暴力伴侶保持聯繫,也更有可能面臨獨自撫養孩子

  • 當母親被拒絕墮胎時,孩子的經濟狀況和發育會受到負面影響

  • 與墮胎相比,分娩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子癇和產後出血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性愛自修室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墮胎會影響女性的心理健康嗎?

一種普遍的誤解是,墮胎的人在做出決定後最終會感到強烈的後悔或負面的心理健康後果。在美國最高法院之前的一項判決中,肯尼迪大法官甚至大言不慚地寫道:「雖然我們沒有找到可靠的數據來衡量這一現象,但似乎可以得出結論,一些女性會後悔選擇放棄她們曾經孕育的嬰兒。」

研究人員用數據澄清了這種誤解。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心理和腦科學系傑出教授布倫達·梅傑,前任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健康和墮胎工作組主席說:「大多數研究表明,女性隨後表達的主要情緒是解脫——不是悲傷,」

Turnaway研究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殖健康新標準(ANSIRH)的一項里程碑式的墮胎分析。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 21 個州的近 1000 名女性進行了為期 5 年的跟蹤,檢查想要墮胎並接受墮胎的女性與想要墮胎但被拒絕墮胎的女性之間的異同。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源:pexels

研究結果表明,墮胎的女性患抑鬱症、焦慮症、自殺意念、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風險並沒有增加。手術五年後,與被拒絕墮胎的女性相比,墮胎的女性不太可能報告負面情緒或自殺念頭,超過 97% 的研究對象表示墮胎是正確的決定(Rocca, C. H., et al.,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Vol. 248, 2020)。

在回顧 10 年前發表的關於墮胎的科學文獻時,美國心理協會APA工作組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尤其是在意外懷孕的情況下。工作組報告說,與繼續意外懷孕的婦女相比,在妊娠前三個月進行人工流產的婦女並沒有面臨更高的心理健康問題風險 (Report of the APA Task Force on Mental Health and Abortion, 2008)。

「事實上,女性流產後心理健康的最佳預測指標是她在流產前的心理健康,」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和女性研究名譽教授Nancy Felipe Russo說。

另一組女性——那些計劃並想要懷孕但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因危及生命的出生缺陷而終止妊娠的女性——在手術後面臨一些心理問題。但這些問題與流產或失去新生嬰兒的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相當,而且比分娩嚴重缺陷嬰兒的女性的痛苦要輕。

最重要的是,墮胎本身並不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ANSIRH 的心理學家和研究員、Turnaway 研究的負責人之一 M. Antonia Biggs 博士說。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性愛自修室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反墮胎法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的影響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47.6%的18-45歲精神分裂症女性曾被強姦,而對照組的這一比例為22%(Barker & Vigod,2020)。另一項針對加拿大安大略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發現,她們的流產率高於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尤其是對於15-19歲和20-24歲的年輕群體(Simoila 等人, 2018)。

這些數字表明,沒有精神疾病的人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之間似乎存在健康差異。鑒於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更有可能發生未經同意的性行為(Barker & Vigod,2020 年),她們意外懷孕的風險更高,尋求墮胎的可能性也更高。

此外,抗精神病葯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療方法。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葯可以穿過胎盤屏障並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但在孕期停葯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Edinoff 等人,2022 年)。因此,精神分裂症恢復期的女性意外懷孕可能需要終止妊娠。

美國最高法院的新裁決可能會影響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婦女如何照顧和生育孩子。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源:pexels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墮胎自由,對女性非常重要

反對墮胎的人經常批評意外懷孕的人,說他們不負責任,應該使用避孕措施。但事實是,儘管有節育措施,仍有可能發生意外懷孕。

大多數終止妊娠的決定都是複雜和困難的,取決於以下多種原因。

孕後心理健康狀況差

「懷孕和產後是心理健康狀況的高風險時期,七分之一的媽媽有產後抑鬱症的風險。」婦產科醫生兼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Marta Perez 博士說。

無法支付託兒費用/沒有帶薪產假

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可以獲得帶薪家庭假。與此同時,僅在第一年,兒童養育費用就可能超過 13,000 美元。研究表明,「我現在養不起孩子」是墮胎的主要原因(Biggs, M.A., Gould, H. & Foster, 2013)

胎兒異常

胎兒異常可能是人們決定墮胎的主要因素。嬰兒的遺傳性疾病檢測呈陽性時,准父母會擔心孩子出生後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痛苦。

危及產婦生命安全

懷孕本身就是有風險的,對於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等既往疾病的人來說,將嬰兒帶到足月尤其具有挑戰性。需要人工流產保健服務的危險情況包括:先兆子癇異位妊娠和流產。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源:pexels

避孕失敗

避孕措施不可能100% 起作用。在墮胎權研究團體Guttmacher的調查中,一半的美國墮胎者報告表示她們在懷孕期間內使用了避孕措施。

還沒準備好當媽媽

根據Guttmacher研究所的數據,超過50%的流產患者會因為時間安排和家庭規模而考慮墮胎。調查表明,「教育目標」是女性推遲生育的原因之一,她們想在成為母親之前獲得更好的收入水平。一位21歲的女孩說:「主要是我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在經濟上和情感上都沒有準備好。帶着新生兒進入就業市場會很困難。」

已經是媽媽了

根據Guttmacher的研究,超過一半的墮胎者之前至少有過一次生育。研究發現,禁止讓女性墮胎可能會給她現有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缺少支持

「不想成為單身母親」是很多女性選擇墮胎的理由。獨自撫養孩子會帶來更多的壓力。

強姦或亂倫

根據Guttmacher的調查,大約 1% 的墮胎女性是通過強姦懷孕的,不到一半的墮胎者是通過亂倫懷孕的。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禁止墮胎的法案忽略了這些例外。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源:pexels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墮胎的決定權應交給女性

將墮胎定為刑事犯罪並不能阻止墮胎,只會降低墮胎的安全性。當政府限制墮胎時,人們不得不求助於秘密的、不安全的墮胎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婦女在不安全人工流產後可能會受到多種傷害,影響其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其中一些婦女還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因最不安全的人工流產導致的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主要包括大出血、感染、生殖道和內臟損傷等。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避免孕產婦死亡和被傷害的第一步,是確保人們能夠接受性教育,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進行安全合法的墮胎,並及時處理併發症。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圖/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每個人都應該自由行使身體自主權,當政府控制女性的墮胎決定時,她就沒有被當作是一位有能力,為人生選擇完全負起責任的成年人看待。與墮胎有關的法律需要尊重、保護和實現孕婦的人權。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編譯:揚揚 校對:Cindy

簡單心理免費熱線小程序上線啦!

有情緒困擾、壓力焦慮、情感問題

點擊這裡找我們聊聊

我的身體我做主|禁止墮胎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危害 - 天天要聞

Biggs, M.A., Gould, H. & Foster, D.G. Understanding why women seek abortions in the US. BMC Women's Health 13, 29 (2013). https://doi.org/10.1186/1472-6874-13-29

Charles, H. (2022). Overturning Roe v. Wade Could Increase Maternal Mental Illness.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June 26, 2022,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health-examined/202206/overturning-roe-v-wade-could-increase-maternal-mental-illness

Michelle, C. (2022).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Abortion Rights.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May 20, 2022,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intersecting-law-and-mental-health/202205/the-connection-between-mental-health-and-abortion

Sarah, A. M. (2022). How Anti-Abortion Laws Affect Women With Schizophrenia.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June 24, 2022,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living-outlier/202206/how-anti-abortion-laws-affect-women-schizophrenia

Sarah, J. (2022). Being denied an abortion harms mental health more than getting one, research shows. Today. Retrieved June 25, 2022, from

https://www.today.com/health/mind-body/mental-health-abortion-rcna27261

Zara, A. (2022). The facts about abortion and mental health.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trieved June 27, 2022, from

https://www.apa.org/monitor/2022/09/news-facts-abortion-mental-health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