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心理因素作用於弱勢個體而引起的精神障礙,分為分離和轉化兩種癥狀。青春期是高發時期,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心理學家認為,癔症與人格、文化教育、心理心理等密切相關。
癔症是一種由情緒波動、暗示、自我暗示和內心衝突作用於弱勢個體而引起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解離癥狀和轉化癥狀。因為癔症是功能性的,心理治療比較好。因為癔症的臨床癥狀很多,心理學家對癔症的病因有以下三種看法。
1、心理心理學。
癔症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當人處於不良環境中時,人的身體也會有悲傷、憤怒、委屈等不良情緒。當不良情緒積累過多,無法合理誘發時,尤其是處於極度緊張和恐懼狀態時,很容易引起歇斯底里。如果你有過創傷經歷,當你經歷或看到類似的情況時,很容易通過與你第一次經歷時的情緒聯繫起來而引起歇斯底里。
2.易感性。
歇斯底里與人的自身素質有着深刻的聯繫,其中一些有個性的人極易引發歇斯底里,如情緒豐富、表現色彩、自我中心、幻想、暗示性高。這類人由於性格缺陷,無法有效控制情緒的轉換,使得不良情緒不斷積累,當不能正確緩解時,容易引發歇斯底里。此外,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也容易歇斯底里。
3.社會文化。
當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時,如果人們不能適應新的生活和習俗,他們心中就會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當這種挫敗感得不到有效解決時,久而久之很容易導致歇斯底里。
要正確認識癔症,發生癔症時不要被癥狀嚇到,要認真去正規醫療機構檢查治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日常飲食不要吃辛辣食物或煙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看喜劇節目或書籍,可以有效配合癔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