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效應指在群體心理學中,人們把社會或部門內部因不協調、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無謂的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現象。這一效應在群體中常常發生。我們個體也會有內耗:自我精神內耗,自我內耗多數是由於人對自己的不接納、或者糾結、批評,導致的因為自我原因對自己精神、身體的消耗,對個人來講是一種損傷,久而久之工作、學習效率變得極低,更有甚者,輕則焦慮,重則抑鬱!
精神內耗嚴重的人有以下特特徵:
很多時候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覺已經累得不行。
做得不好,又會在事後不斷地反思和譴責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
因為害怕失敗,很多事情不到最後一刻不去做。最終,陷入拖延-自責-拖延的怪圈。
以下這幾種類型的人容易精神內耗:
內向型人格容易精神內耗。天生內向的人在社會活動中不佔優勢,生性敏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溝通,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心理會有極強的愧疚感,總是感覺是自己的錯誤影響整個團隊,無形的給自己很大的心理負擔,久而久之在心裏形成:自我責備-影響效率-工作失誤-自我責備的無限循環怪圈。
付出型人格容易精神內耗。付出型的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每次做什麼事都是先為其他人着想,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總是會考慮自己的安排是不是讓每一個人都滿意,但凡有一個人不滿意,自己就會覺得這件事沒有辦好,自己愧疚,有種深深的負罪感,這種狀態會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還有就是雙重人格的人最容易精神內耗。雙重人格最大的特徵就是自相矛盾,大腦經常會有兩個對立的小人在打架,剛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會出現一個相反的聲音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然後開始複雜的心理鬥爭,最後不了了之,這種自我否定的心理,讓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案都被自己一一否定,最後什麼都沒做好。
如何才能改變精神內耗的狀態呢?根本方法就是你充實自己的速度要遠遠大於你內耗的速度。把自己想像成一塊電池,當你直至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卻沒有在不能量補充,自身的能量總會被消耗完全,所以改變內耗的根本就是要源源不斷的從外部吸收能量。
1.冥想練習
每天起床後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做冥想練習,冥想有助於注意力的訓練 冥想時,人們靜靜地坐着,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呼吸。隨着空氣從鼻孔中出入,人們沉浸在自我感覺中。任憑思緒湧入腦海,又輕輕將其拂去,呼吸,拂去。研究發現,這樣訓練冥想三個月,大腦分配注意的能力將得到大大提高。
2.讀書習慣
每周給自己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逐漸養成讀書的習慣,可以選擇一些針對提高自己短板的書籍,通過閱讀書籍來放鬆自己工作壓力,減少刷手機的頻率,因為那些沒有營養的短視頻只是讓你獲得了短暫的快樂,其實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的習慣,它不會對你有任何改變,還會佔用大量的時間,有時候你刷到凌晨都沒有感覺,久而久之就像鴉片一樣讓你頹廢至極。
3.定期運動
長期在高壓環境下工作,身體和心理都會有極大的負擔,現在是拿着生命在拚命賺錢,以後可能就是拿着錢在買健康,所以給你分配一些時間,定期做一些運動,讓自己的身體疲勞得到緩解和放鬆,這會大大提高自己工作效率,也會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得到改變,運動就像整容,它對你的影響是由內而外的,也會讓你的自信心大大提升。
4.戰勝惰性
一切精神內耗的根本原因是惰性,自己對自己期望太高,但是自身實力又無法實現目標,想提高自己,永遠都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自己的生活距離目標越來越遠,無法實現的時候,索性「躺平」,這是大部分年輕人的現狀。戰勝惰性的過程很艱難,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能做的是每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一定會比現在的狀態越來越好!
改變精神內耗的根本途徑就是改變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戰勝現在的自己,不斷的從外界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只有你充實自己的速度遠遠大於自己內耗的速度,你才不會陷入惡性循環。當你的時間都被有意義的事情填滿,你就沒有心思再去被那些無用的事情困擾,所以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自己重新蛻變,你將會迎來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