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讀書總結丨一共收穫了24條價值思維


我打算從這個月開始,復盤總結一下自己每個月的讀書收穫。想要記錄讀書收穫的原因,有這樣幾點:


第一點,就是記錄自己成長的變化。


因為寫下的文字是有時間烙印的,當你重新回讀的時候,感覺很像是跟另一個時空的自己在對話。


你會驚覺,原來現在習以為常的觀點,在當時的自己看來,卻如此有啟發。這或許就是對成長記錄的價值吧。


很多乾貨類的文章,雖然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讓它非常具有實用性。但是,這種純純記錄自己成長的文章,會讓自己更能感受到文字的溫度。


第二點,就是定期梳理自己的讀書內容。


我現在每個月都會在印象筆記里,對自己讀過的書,進行月度梳理。


梳理的內容,也主要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梳理這個月學到的精華內容,一個是梳理自己針對精華知識所要採取的行動清單。


這樣的梳理,會讓我的大腦感到非常清爽,同時也讓我感受到每個月的成長,有一種往自己的口袋裡撿金子的感覺。


1. 這個月一共讀了多少本書?


在這個月,我有一個非常大的讀書變化,那就是讓自己閱讀的速度徹底慢下來。


尤其是對於一些非常值得好書,自己不會再一味的追求閱讀的速度,而是扎紮實實地去提高自己思考的深度。


雖然,讓自己「慢下來」的讀書想法,已經不是第一天存在了。


但是真正克制住那種不斷吸收知識的滿足感,而讓自己真正做到慢下來,真正深度思考書中的每一條知識,是這個月才真正做到的。


所以,這也讓我再次體會到一點,那就是「你知道」到「你真正做到」,這中間是有一段時間跨度的。當你的這個時間跨度越來越短,那麼也就說明你越來越厲害了。


那這個月,自己一共讀了三本書,它們分別是:《認知驅動》《曾國藩傳》《好戰略,壞戰略》。


其中,《認知驅動》《曾國藩傳》是第二次閱讀了,只不過這次閱讀是採取的深度閱讀的方式。


《好戰略,壞戰略》並沒有讀完,處於一邊讀一邊吸收的狀態,對於書中的一些知識,還是非常有感觸。


2. 這個月一共收穫了哪些內容?


雖然在這個月里,自己讀過的書的數量並沒有很多,但是自己從中收穫的內容並不少,自己一共收穫了24條價值內容。


001 不要只是對內努力


我們有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但是自己期待的效果依然沒有出現。那這個時候,你可以反問一下自己,自己對外有多少價值產出呢?


我們大多時候的努力都是對內的,比如自己看書、自己學習繪畫等等。但是,我們很少有對外的價值產出,比如你對外寫了多少篇有價值的文章,你教了多少人成功地學會了畫畫等等。


所以,不要總是對內努力,而忽略了對外的價值產出。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2 要多去做可以被複制的事情


我們要多去做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事情,比如寫文章、出書、製作一首原創歌曲等等。這些事情,你只需要付出一次,就可以無限次地獲取回報。


如果你多去做這樣的事情,並且用心地去做這樣的事情,那麼你的時間利用率就可以得到大大提升。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3 我們要多去創造價值


我們要多去創造價值。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不僅自己能夠體會到創作的快樂,最重要的是你創造的價值,也可以更好地給別人帶去便利。


比如,你精心編排自己的健身課程,讓學員更好地健康生活;比如,你精心開發一款寫作課程,幫助更多的人從零開始寫作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4 我們要有利他之心


我現在覺得利他之心,真的可以算是一個底層思維了,因為它在很多層面都是非常受用的。


比如,有利他之心,你會想如何幫客戶挑到好房子;比如有利他之心,你會想怎麼更好地表達這個觀點,讓對方更能明白我的意思等等。


當你有足夠的利他之心,最終還是會利己。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利他,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一開始會考慮的還是自己。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5 更好地建議不是勸說,而是影響


我們在給別人建議的時候,總是習慣地說,×××很好,你一定要這麼做。但是比勸說更有用的是去影響他。


比如,你勸人說讀書好,你自己都沒有讀書,那你在勸說別人的時候,又怎麼會有說服力呢?


當別人真正看到你因為讀書而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他可能都不會用你去勸說,自己就開始行動了。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6 更好的關係不是靠付出,而是靠吸引


一味的付出,反而會換來不被珍惜,還不如好好做好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樣,你在做好自己的時候,就自然而然迎來喜歡你的人。


比如,你擁有靠譜的特質,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你成為朋友;比如,你的小店有非常好吃的特色美食,那麼自然就會有很多人願意來你的小店消費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7 被動社交,讓作品替你說話


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擅長社交。那如果你是一個不太擅長社交的人,那麼你可以怎麼做呢?


就是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作品。比如,傳唱度很高的音樂作品、賞心悅目的繪畫作品、強實用價值的文字作品等等。


當你擁有了這些拿得出手的作品,那麼自然就會有人,因為看到了你的價值,而願意和你做朋友。這其實也印證了上一條,那就是更好地關係,不是靠付出,而是靠吸引。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8 語言會塑造我們的思維


語言會塑造我們的思維,所以,我們要學會好好說話。當你想要改變自己的時候,可以試着先從語言方面進行改善。


比如,在自己因為失敗而傷心難過的時候,依然給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下次肯定可以做到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09 我們為什麼總是容易不開心


因為我們的大腦有負面偏好。這種負面偏好的存在,其實也是為了我們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讓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我們就總是會容易感到焦慮、有壓力,不開心等等。


那我們怎麼對沖這些負面偏好呢?就是有意識地去寫成功日記,每天去寫下自己做成的3件小事。


比如:自己自己成功地讀了半個小時書,自己今天順利地完成了老闆交給的任務,自己今天學會了一道新菜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0 我們為什麼要學會寫下來


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擁有書寫的習慣。這種書寫的習慣,會讓我們慢慢擁有元認知的能力。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通過書寫調節情緒,療愈自己;或者是通過書寫,深度思考問題,梳理思緒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1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呢?


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強烈的願望,一個是科學的方法,缺一不可。當自己沒有變得更好的時候,也要學着從這裡找原因。


比如,你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在做事情的時候,只是三分鐘熱度;或者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只知道使用蠻力,而不知道利用一些科學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改變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2 我們要懂得降低自己的期待


我們總是喜歡各種速成的方法,期待自己可以馬上變好,但是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需要有量的積累的。


所以當你認真做事情的時候,要學會降低對自己的期待,只專註於做事情的過程就好了。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降低對於他人的期待。因為別人做的好與不好,我們是無法掌控的。


所以當你在對別人有期待的時候,基本上就等同於在做一件不可控的事情,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有些不明智的。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3 我們要學會利用環境的力量改變自己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你想要改變自己的時候,那麼就要學會去接近那些優秀的人。讓自己因為看到了這些美好,而願意去做出改變。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4 不要在年初的時候,制定計劃來感動自己


我們很喜歡在年初的時候,立下各種flag。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有很多的計劃,都沒有完成。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就沒有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到底要什麼。並且,也並沒有集中全力,去解決自己最重要的問題。


如果你在平時就已經非常清楚自己的核心目標了,那麼在年初的時候,制定計劃就是捎帶腳的事。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5 好的生活始終在舒適區邊緣


如果我們總是生活在舒適區里,那麼我們大概率是不會有所長進的。但是,如果我們生活在非常難的非舒適區里,我們又很容易失去鬥志。


所以,最好的一個成長方式,就是讓自己始終生活在舒適區的邊緣。比如,當自己制定計劃的時候,就定一個自己踮踮腳就能夠到的目標,這樣會比較好。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6 運用認知的力量來驅動自己改變


我們想要改變的時候,會動用意志力的力量來促使自己改變。但是,最好的改變方式是什麼呢?就是利用自己的認知來發生改變。


當你一件事情的背後原理,那麼你在改變的時候,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比如,如果你知道了習慣養成的科學方法,那麼你就會用這個方法來幫助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讀書、運動等等。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7 如何緩解焦慮


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焦慮。當我們出現焦慮的時候,可以怎麼辦呢?就是去拉長時間維度看問題。


當你把視角放在五年,十年,甚至是一百年以後,目前你所焦慮焦慮的問題,可能就會突然間釋懷了。


(讀書收穫來自《認知驅動》)


018 重複舊的事情,只能拿到舊的結果


如果我們總是在一件事情上失敗,那麼我們就需要回看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在用同樣的方法做事。


如果你一直在重複這個做法,但是始終都沒有拿到你想要的效果,那麼就說明你現在的方法需要調整。


就像曾國藩他不再死記硬背,重新調整方法之後,他就順利考中了秀才。


(讀書收穫來自《曾國藩傳》)


019 面對失敗,要學會反思


我們很多人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會失落,會頹廢,我也一樣。


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一下曾國藩,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反思,從過去的失敗里找問題,這樣我們才可能會在下一次的時候成功。


(讀書收穫來自《曾國藩傳》)


020 我們要懂得下笨功夫


如果自己很普通,但是又想取得一些成績,那麼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當你在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方法之下,去下笨功夫,那麼你就會擁有比別人更多的競爭力,你遲早會迎來期待的結果。


(讀書收穫來自《曾國藩傳》)


021 面對挫折,要愈挫愈勇


生活中有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挫折時,比較頹廢的態度。


我們要像曾國藩一樣,讓自己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能夠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


(讀書收穫來自《曾國藩傳》)


022 放下過去,未來可以被改寫


我們很多人會容易糾結在過去里,走不出來。但卻忘了關注現在,關注未來。


我們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過去是不可能被改寫的,但是未來可以,只要你能夠重視現在,積極努力。


(讀書收穫來自《曾國藩傳》)


022 閾值效應


我們為什麼這麼努力了,卻還是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麼你可以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努力的量還不夠。


比如,你只寫了一篇文章,卻在抱怨為什麼自己寫的文章沒有人看?比如,為什麼我看了一本書,卻還沒有發生改變?


閾值效應,就是在告訴你,如果一件事情存在非線性發展的可能,那麼你就集中全力,去擊穿那個閾值,那麼事情自然就會發生質的改變。比如,水到了100度就會開。


(讀書收穫來自《好戰略,壞戰略》)


023 如何做選擇,做規劃?


我們在做選擇,或者是做規劃的時候,有時會很容易跟着自己的感覺走,或者是有的時候根本之道該怎麼選擇,怎麼做規劃?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應該搜集足夠多的信息、足夠多的選項,並且根據這些內容,做出有理有據的規劃和選擇,這樣你才不會迷茫失措。


(讀書收穫來自《好戰略,壞戰略》)


024 如何發揮槓桿效應


我們都知道槓桿效應具有很大的威力,只要我們撬動一個關鍵要素,那麼事情就可能會有飛速的發展。那麼,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如何找到槓桿效應中的那個關鍵要素呢?


第一種方法就是看需求,尤其是看一些細分的需求,從一些細分的需求中找到機會。


第二種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別人無法趕超的競爭力,這樣你也就有了撬動很多資源的可能。


(讀書收穫來自《好戰略,壞戰略》)



總結


不知不覺寫了四千多字,還有一些書中的收穫並沒有寫到裏面。比如裏面有一些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但是是自己以前已經知道的,比如NLP邏輯分層理論等等。


寫完這些,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這些成就感,來自於自己認知的極大收穫。


但是,我也深知,認知的提升只是一方面。要想讓自己有長足的改變,最終依靠的還是執行力。


願我們一路讀書,一路成長,一路成為更好的自己,加油!



✦+

+

繪小潭讀書

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一起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