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年代,人們豐衣足食,卻沒有一個成年人覺得自己過得舒心愜意。
因為上班要被同事擠兌,挨老闆訓斥,受客戶刁難;回家還要被老婆呵斥,忍孩子哭鬧,受父母抱怨。
如果說到返璞歸真,90%的人心馳神往;可真要遠離現代社會的熱鬧和便利,與青燈古佛為伴,99%的人都耐不住寂寞,受不得困頓。
於是大多數人,都活成了「慌慌張張,只為碎銀幾兩」。
現實中,卻有這樣一個「億萬富翁,放棄了過億資產,拋棄了嬌妻愛子,割捨了高堂父母,遠離家門剃度為僧。
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個億萬富翁叫劉景崇,是廣東新興縣人。
劉景崇的父母都是農民。1976年,劉景崇出生的時候,改革開放還沒有開始,農村經濟條件落後,父母一年四季在田間辛苦勞作,也滿足不了一家人肚子的需求。
家裡條件不好,劉景崇初中就輟學了,跟着村裡的年輕人到佛山去打工。
改革開放之初的佛山,雖然到處都是商機,怎奈劉景崇年齡小,沒知識沒技能沒經驗,他想找一份工作戶口,卻處處碰壁。
從家裡出來時帶的盤纏眼看要花光了,還是沒有找到工作,同去的幾個夥伴有的打了退堂鼓,返回了家裡。
劉景崇知道自己不能回家。他從家裡出來的時候,已經把父母攢下的唯一一點錢全部帶出來了,如果在城裡逛一圈就回去,太對不起父母了。
劉景崇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把從家裡帶的錢賺回來再回去,他白天找工作,晚上睡在公園裡,餓了就啃一口饅頭,渴了喝幾口自來水。
那時候,建築工地一直都招農民工,可是人家一看劉景崇人小沒力氣,都不要他。
劉景崇自己想去商場上班。
他覺得在商場賣東西是一個不錯的工作,冬暖夏涼,風吹不着日晒不着,就是工資比建築工地的工人少很多,但是對他來說,只要賺的錢能解決溫飽就行。
他問了好多家商鋪,人家不是嫌他太小,就是說他沒經驗,都拒絕了。
劉景崇不灰心,他一邊在商場里觀察服務員的銷售技巧,一邊挨着商鋪詢問,終於商場的一家服裝攤位答應用他。
劉景崇高高興興上班了,可是一上班他才知道,銷售遠不是他認為的那般美好。
他沒銷售經驗,普通話說不好,還記不住貨號,對於人情世故也一點都不了解。
眼看半月過去了,劉景崇一件衣服都沒賣出去。
銷售員的工資都是按照底薪加業務提成計算的。底薪不僅少得可憐,長時間賣不出去貨物也會被老闆辭退。
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他主動向同事請教,時刻留心觀察同行賣衣服的說話技巧。
慢慢地,劉景崇上道了,他為人熱情,說話客氣,服務周到,銷售額開始逐月遞增。
劉景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脾氣好。
無論是面對顧客的指責還是領導的批評,他都面帶微笑,從不反駁。
人們都說:一面笑,金錢到。
這句話在劉景崇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靠着微笑服務,劉景崇從老員工身上學到了很多銷售技巧,賣給顧客更多的商品,得到了老闆的青睞。
天道酬勤。
不到三年,劉景崇已經從一個剛出道的傻白甜,成為公司的優秀銷售員,並很快晉陞為基層領導。
當劉景崇通過辛勤的努力換來高工資和領導職務的時候,他明白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老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
抱着這樣的人生信條,劉景崇有了更大的目標:
他要賺夠一百萬,光祖耀宗封妻蔭子,風風光光地衣錦還鄉。
有目標就會努力。
在同事們都忙於上網、聚會、聊天、看電影、談戀愛的時候,劉景崇在鑽研管理類書籍。
工資發下來後,他先買過管理類的書籍,然後留下一小部分生活費用,其餘的全部寄給在老家的父母。
這樣邊學習邊工作的日子,不知不覺又過了5年,劉景崇的工資越來越高,職務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很快,劉景崇就成了公司高層領導,還擁有了一定股份。
作為公司高層,劉景崇在與客戶溝通的時候表現得落落大方,深得人心,與對手競爭起來也遊刃有餘。
他越來越受到老闆的器重,36歲的時候被任命為服裝公司的總經理。
這時候,劉景崇的年薪已經達到了300萬元,他年收入過百萬元的目標輕輕鬆鬆就達到了。
在劉景崇認識的人中,像他這個年齡的孩子差不多10歲了,劉景崇依然是孤身一人,他覺得自己已經事業有成,該考慮娶妻生子了。
在服裝行業小有名氣的劉景崇是圈內的鑽石王老五。是那些長得好、學歷高、家境優越的女孩子追求的對象。
在眾多的愛慕者中,劉景崇選擇了一位最心儀的美貌女孩喜結連理。
婚後不久,他們就有了一個可愛活潑的兒子。
金錢、地位、家庭,似乎樣樣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劉景崇的人生看起來光明一片。
處於人生巔峰的劉景崇是幸福的。
他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身體健康,雙親健在,家庭幸福美滿。
可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劉景崇卻開始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面對着自己孜孜以求、奮鬥半生得來的理想生活,他有點索然無味,有時候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浮華一世,閑愁無數。
早年為了事業打拚,吃飯不論點,睡覺沒保證,加上商海征戰,合同和利益都在酒杯中轉換,身體已經不堪重負,大毛病雖然沒有,小病症卻不斷出現。
家庭方面,妻子雖然年輕漂亮,卻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思想和心靈不能與自己同頻。
孩子呢,因為工作繁忙,平常無暇顧及,父子之間感情疏離。
親戚朋友平常不怎麼聯絡,一聯繫就是借錢。
這些小事情,劉景崇原本都沒在意,可是當有一天它們同時來臨,劉景崇就覺得無從下手,無法解脫,他受夠了,再也無法承受。
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閑暇地時間劉景崇會在心裏反覆思考:
難道榮華富貴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麼劉景崇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景崇接觸了佛教思想。
2012年,由於宣傳需要,劉景崇所在公司準備以終南山為外景,拍攝一個與中草藥有關的紀錄片。
作為總經理的劉景崇親自帶隊,住到了終南山上,這一住,就是兩個月。
這兩個月,徹底改變了劉景崇的人生軌跡。
終南山遠離塵世,山高林密,負氧離子活躍,陽光通透,空氣清新。
劉景崇跟隨終南草堂里的法師練功打坐,早睡早起,吃少量食物,不吸煙不喝酒。兩個月下來,劉景崇不但感覺神清氣爽,而且反覆發作的小毛病也都減輕甚至消失了。
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家務瑣事,沒有榮華富貴,劉景崇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種遠離塵囂的生活,他初次有了出家為道的想法。
兩個月後,拍攝工作收尾,劉景崇重返職場。
再次回歸職場,劉景崇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激情。
就像身體中的多巴胺被抽走了一樣,他甚至質疑自己以前奮不顧身的工作狀態是從哪裡來的。
在精力無法集中的狀態下,劉景崇又工作了5個月,到了2013年冬季,他實在無法按照原來的步調工作和生活了。
劉景崇決定再上終南山,這一次,他想驗證一下自己能不能適應出家人的生活。
上次在終南山的時候,他聽師傅們說,終南山的道士吃住都來自大自然,幾乎與金錢絕緣。
劉景崇擔心自己意志不堅定,就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他帶了500元錢,決定錢花完了,如果自己適應不了,就回來。
因為要求證自己能否適應安貧樂道的生活,劉景崇到達終南山後,與山上的和尚們同吃同住同起床同打坐同冥想,嚴格按照一個出家人對待自己。
三個月後,他徹底適應了這種單調貧乏的生活,開始單獨住在一間草屋裡,草屋裏面十分簡陋,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子,什麼都沒有了。
冬天來到了,冬季是終南山最難熬的日子,風大,雪厚,寒冷,沒人,沒吃的,孤苦清冷,單調貧瘠。
劉景崇戴着帽子裹着毛毯,忍受着飢餓,站在終南山上向下望去,白茫茫的大地,不見一個人影。
劉景崇選擇在終南山度過冬天,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最惡劣環境的考驗。
多年的職場生活,劉景崇已經很明白,思想是一方面,生理是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思想所需,卻不敢保證自己身體能夠承受。
畢竟廣東沒有嚴寒的冬天,他也習慣了有品質的生活。
這一次,劉景崇在終南山待了7個月,他身上帶的500元應急費用一分沒動。
劉景崇原來以為自己會承受不住,半路脫逃,不曾想,自己的身體居然比意志走得更遠。
怎樣度過餘生?劉景崇心中有了答案,他準備下山,與自己的俗世告別。
劉景崇以為自己在思想和生理上都做好了出家的準備,只剩下交代工作和財產,跟父母妻兒告別就可以剃度了。
回到佛山,劉景崇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實際上,他一回到佛山,就不得不處理千頭萬緒的工作。
他一提起出家,就會遭到妻子反對,鬧得最厲害的時候,他的父母也哭哭啼啼,以死相逼。
這樣的客觀條件,迫使劉景崇不得不回歸家庭,重新融入工作。
劉景崇重新融入了現代生活,可是滾滾紅塵掩蓋不了他的煩惱,不到三個月他就又一次逃到了終南山。
這一次,他的父母妻兒追到了終南山,可是,無論他們怎麼哀求,怎麼哭訴,怎麼以死相逼,劉景崇都不為所動,他甚至連勸說的話語也沒有了,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施主請回吧。
聽到劉景崇的話,他的妻子回了一句:再無來世。
家裡人看到劉景崇去意已決,只得傷心地返回了佛山。
2015年8月,劉景崇準備剃度,在剃度前他收到了「魯豫有約」的邀請,為了與自己的紅塵俗世做一個公開的告別,劉景崇接受了邀請。
在節目中,劉景崇嚴格按照一個出家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他舉止嚴謹,沉默寡言,與他以前商場上的侃侃而談判若兩人。
當魯豫問他為什麼要選擇出家的時候,劉景崇沉默了一下,才一字一頓地說:只是想換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做過訪談後不久,劉景崇就返回了終南山,接受了剃度,法名「衍定」。
從此後,這世上少了一個叱吒商場的成功人士,多了一個晨鐘暮鼓的僧人。
劉景崇已經成為過去,衍定法師開始了新的生活。
劉景崇奮鬥半生,小有成就,卻在人生高光乍現的時刻,選擇遁入佛門。
他的選擇,讓無數人不解:有人說是通透,有人說是自私。
他的做法,讓無數人羨慕:少了人世間的紛爭,卸下了身上的責任,一個人自在逍遙。
對於衍定法師來說,這些言論大都進不到他的耳朵里了,即便偶有所聞,也只是如一陣風,從耳旁吹過。
畢竟,人世紛擾,與他何關呢?
-END-
作者:艾熙子
編輯:丹尼爾李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2020年,武漢疫情肆虐,張定宇身患絕症卻救了2800人,如今怎樣?
河北農民夢中被人背着飛行,3次離奇失蹤又返回!44年後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