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藩屬國,被它國佔領後仍堅持納貢,如今關係親如兄弟

當今世界有個說法叫「人際關係準則」,即人會不自覺地攀附有能力的強者,疏遠弱者。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有錢人認識的都是有錢人,窮人認識的都是窮人,就算後來的富者和你關係再怎麼好,人家也會逐漸脫掉「曾經的圈子」,嘗試融入「新的圈子」。

即便你的直覺再怎麼不允許,但潛性意識中還是會讓你這樣做。

但話說回來,如果你的骨子裡不甘屈服,未來自然會有出人頭地之日,就怕某些人自己為自己下了定論,這就有些讓人無力幫助。

筆者在上學階段就曾碰到一位舍友,他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同學並沒有嫌棄,但他潛意識裡早已為自己下了定論。

在擺放臉盆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放在最下面,總之所有方便室友的機會和選擇,他全部拱手相讓,甚至有時還儘力地去討好身邊人,這樣的相處方式未免有些不自在。

人與人之間都是如此,更別說國與國之間,何況這還是高科技發達的年代

這樣的「影子」並非現在才出現,早在封建時期就曾出現過「藩屬國」,看似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相同,實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宗主國,過往的神州大地恰恰是後者。

在這些「藩屬國」中,有個國家關係卻顯得極為微妙,作為中國的最後藩屬國,在被他國佔領後依舊堅持納貢到1947年,如今關係卻親如兄弟。

藩屬國坎巨提

提到大清,每個人都是一聲嘆息,甚至還帶着一絲不甘。

如果乾隆皇帝沒有採取閉關鎖國,如果乾隆在英國使者來訪時能夠醒悟,如果……時間不會重來,說得再多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在大清王朝盛世階段,領土周邊眾多小國紛紛俯首稱臣。

朝鮮、越南、老撾緬甸等等,均是中原大地曾經的藩屬國,定期進行朝貢,依靠大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換來了短暫的和平,坎巨提卻顯得那樣特別

從常人的角度出發,這些國家說得好聽點叫謀生存,說難聽點和趨炎附勢沒什麼區別。

別人實力強了跟着享點福,要是衰落了自然甩頭就走,坎巨提卻真實上演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管神州大地再怎麼發生變化,它都未有改變初心。

近代歷史中,大清王朝被西方列強轟開國門,坎巨提依舊沒有停下朝貢的道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況坎巨提的資源那樣富有,克什米爾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範圍,最終出兵發起了進攻

大清王朝立即派兵進行援助,即便有西方列強在自己的國家,但最終還是沒能幫助他們改變既定的事實。

坎巨提被神州大地的誠意所感動,開始用真心換真心

許多藩屬國看到大清逐漸衰敗,紛紛選擇了拋棄,唯有坎巨提始終與它站在一起,不僅多次盡己之力發兵援助,「定期朝貢的事情更是一直持續到1947年,可想而知這是什麼概念。

親如兄弟

看到這四個字,很多人有些意外,如今同我國關係較好的國家中,似乎並沒有這三個字,它在多年前已經併入了巴基斯坦

只要說到巴基斯坦,腦子中潛意識就會浮現出「巴鐵友誼」,即便是物慾縱橫的今天,雙方之間也從未進行過保留

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為例,巴基斯坦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集結國內相關資源,用C130軍用運輸機安全送到了中國;

幫助是相互的,更何況是對於「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神州大地。

前不久巴基斯坦遭受洪水災害,中方從最初的一億元捐贈到後來的四億元,只為幫助這裡的災民儘快恢復到正常生活

不僅如此,中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他們確立提供急需物資清單後,仍會進行捐助。

一切正如巴基斯坦的國民所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象中國那樣有能力而且有意願來扶助我們。

從兩個國家的言語之行中,筆者感受到了最真切的善良,他們自然都會有好的結果。

如今的坎巨提已經在巴基斯坦的庇佑下立足,他們不用每天再擔心是否會受到列強侵略,每位國民都在和平的環境下爭取幸福的生活;

如今的神州大地早已通過個人努力爭取到安寧生活,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大國職責,維護着大國形象,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笑侃人世間

說到底,唯有真心才能換真心。

這世上最難猜的是人心,最難看的也是人心,但兩個國家都毫無保留地傾其所有,相信諸位都能感同身受。特別是中國遊客到巴基斯坦遊玩時,當地居民給了意想不到的細節關照。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山水隔不斷,中巴一家親

對於坎巨提而言,這是從始至終的初心;對於中國而言,這是從未改變的傳統。幾百年的歷史淵源到今天,多餘的細節無需用言語來形容,相信兩個國家都會將這份友誼延續下去。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