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疫情,讓人明白什麼是「必要」



之前對所有的願望,所有的期待覺得都是非常正常的,那些願望和期待也不能說高,也不能說低,應該叫正常,但隨着三年疫情,我們曾經對生活的願望和期待,今天看來,可能改變了許多。


一、我們都是被毫無目的,一時的感官所迷惑的。

精明的商家,在大廣場里搭上一個棚子,百貨琳琅滿目的擺在上面,你無所事事的去逛一逛,總會有幾件東西適合於你,你每次總會有收穫,總會帶回來一大堆看似非常便宜又可能是需要的東西。

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買回來的東西,自從買回來之後,堆在房屋的犄角旮旯里,你看都沒看一眼,實際上買的這些東西都是交的智商稅。

三年疫情,淘寶店我是再也不逛了,除非是必要的東西,我怕勾起我的購買慾。


細數所有買過的實用性最強的東西,那就是馬桶。我花了1萬多元的高價買回來一個智能馬桶,這個東西還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它每天都在為我服務,它的服務讓我歡喜,雖然花了很大的代價,但是這個錢是值得花的,因為它的使用價值和頻率非常高。

另一件是鞋子。以前我沒有發現它的重要性,覺得它就是踩在腳下的一個只要有就行了的東西。年紀逐漸大,腿腳也感到不輕便了,兒子給我買了一雙價格不菲的旅遊鞋,我開始還是認為花這個錢不值得,當我走了幾迴路,覺得非常舒爽的時候,才知道一個人沒有幾雙好的鞋子,可能就虧待了整個人生。現在幾乎每天都要穿比較軟和的鞋子,能夠使腳輕鬆一點,這個錢花得是值得的。

床是一生中依賴時間最長,一天24小時,我們至少有8小時在床上度過,占人生的1/3左右是在床上度過的,因而床是不能不講究的,一定要高規格,以舒適性為主,不要去考慮價錢的問題。


人生不可能時時都保持優雅,處處都做到精緻,有所得,必須有所失,有所珍貴,必然要有所放棄。


二、一個人的必需品,細數下來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是「必要」的。


三年疫情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叫做:「非必要,不外出。」我們可以用在人生的道路上,「非必要,不要買!」


沒用的東西多得很,那個時候買個汽車,想着有車了,可能經常會去露營,買了最好的露營用的帳篷以及一切可以用作露營、野炊的用品,包裝成幾大包,結果十多年來一共用過一回,現在還呆在貯藏間,再也沒有去看過一回。

回望亂七八糟的家裡,到處都是毫無用處的東西,那當時可能會激動的買下,然而就永遠的拋棄,再也不要理它。那些東西,成為丟掉不忍,看着可惡的廢品。

必須要用的,就買最好的,不惜代價,不需要的或者使用價值不高的東西,即使便宜也不要去買。


人的一生其實真沒有多少東西是必要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錢袋子要捂住,頭腦要清醒,投資要安全。在暗夜裡,多睡覺,睡不着,就像「詩和遠方」,不要想着寂寞出去瞎逛,小心碰到鬼。

人的交往也是一個道理,可要可不要的朋友堅決不要,必須要的朋友就好好珍惜。那種感情淡薄,三觀不合的酒肉朋友,不要也罷。